深化基层治理聚力“人才倍增”
各县(市、区)谈贯彻落实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劳茂昌
蓬江区委书记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蓬江区委书记劳茂昌说,江门市委全会报告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识强、工作措施实,是一份心怀“国之大者”、统揽全局、立意深远、含金量高的好报告。蓬江区“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将马上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进行专题传达学习,围绕省委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委“1+4”政策文件及“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以实施蓬江党建工作建设年为抓手,聚力抓党建、强基层、聚人才,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江门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出蓬江贡献。
突出政治引领,奋力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蓬江区将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最大“制胜法宝”,出台蓬江党建工作建设年系列实施方案;将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等;强化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如持续打造模范机关,争创中小学校党建示范区;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提升社区党组织统筹城市资源的能力;打造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四级联建、蓬江产业园、荷塘万洋众创城等标杆党群服务中心。
突出党建引领,奋力争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标杆。蓬江区将建立“网格长+N”队伍体系和培训、奖惩工作机制,实施“头雁工程”,推动队伍建设,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坚持科技赋能,完善“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健全“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实现闭环管理。坚持多元融合,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体系。
突出聚才引才育才,奋力塑造人才竞争发展新优势。蓬江区将扎实推进“人才倍增”工程,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产才融合“引人才”、精准施策“育人才”、优化生态“留人才”,全力建设产才融合、开放创新、人才生态优良的高水平人才集聚区。着力培育各类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壮大全区技能人才队伍;实施蓬江教育人才“培养提升辐射”计划,加强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着力锻造战略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侨都英才计划”、蓬江“3个人才引育工程”。着力构建人才服务体系。
(邓少军李兆安)
聂加伟
江海区委书记
为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更多“江海经验”
江海区委书记聂加伟表示,江门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为以高质量党建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施工蓝图、作出了具体部署。接下来,江海区将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同当地实际相结合,以“两中心一基地”和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设为牵引,全力完成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目标任务,切实扛起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的江海担当。
一是党建引领强基层,以高质量党建打造基层治理“先行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网格长全权负责、专职网格员具体实施、兼职网格员支援管理、专业网格员下沉服务”四级网格员队伍;深化街道“大工委”和村(社区)“大党委”共建机制,锻造基层治理铁军。
二是铆足干劲求突破,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核心区”,为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更多“江海经验”。加快“两中心一基地”建设,以产业项目落地为目标,积极对接国家政法创新中心等机构推荐的优质项目,探索成立“科技研发+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孵化链条的孵化链党委;加速推进江海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做好“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综合试点工作;开发“外送服务”群众端线上预约功能,探索建立信访超市驿站。加速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谋划设立灾研院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筹建省应急管理学院,加快建设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与国科大共建“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大力招引安全应急头部企业,推动本土企业增资扩产。
三是“人才强区”聚智慧,打造人才竞相参与基层治理“引领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倍增”工程,出台《关于支持江海区“5+2”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引育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精准引进重点产业和项目紧缺适用人才。研究发起设立应急产业引导基金,出台院士工作站、领军人才工作室落地政策,加快推动与国科大共建江海安全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共建国内领先的2.0版安全应急产业园,推动江海区成为首个“千亿级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发展总部基地”。
(李雨溪胡敬东)
林锡波
新会区委书记
奋力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
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表示,新会区将以江门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首善之区”标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深入落实“人才倍增”工程,奋力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
在做深做实党建引领方面,一是强化抓党建政治担当,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结合新会实际狠抓落实,开创新时代党建工作新局面。二是以党建促进经济发展,紧盯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召开全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双统筹”工作,以强有力的党建力促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三是锻造敢闯敢干“新会铁军”,出台干部教育大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创新以干部“夜学”、正面表扬和负面检讨、葵乡云课堂等方式,精准培训党员干部1万多人次。
在做深做实基层治理方面,新会已制定了《新会区关于进一步织密社会网格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工作方案》。一是精准设置网格。以圭峰会城为试点,深入推进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部门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的整合。二是加强阵地建设。优化整合现有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基层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重点加强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三是优化管理机制。建立起“村(居)民—村民小组长(楼栋长)—网格员—网格长”的联络网,按照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群众评价的工作机制,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做深做实“人才倍增”工程方面,一是加大“外引”力度。将与清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多种方式引入人才和团队。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二是加大“内育”力度。推进华立技师学院、南方职院等职业学院建设,力争再引入2家高职院校,打造“1+2+N”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江门市农村基层党建学院。三是优化人才服务。出台人才安居工作实施意见,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平台。
(叶田)
李惠文
江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台山市委书记
力促党建质量整体提升
推动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江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表示,台山将迅速传达贯彻江门市委全会精神,力促党建质量整体提升,推动工作迈上新的更高水平。
一是党建引领同心同向。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党的各方面建设。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域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整体提升,扎实做好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红色村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夯实富华重工、精诚达、绿岛风等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的两新党建根基,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党建工作。深化侨资企业党建工作,着力提升金桥铝业侨资党校功能。健全“统战+”联动机制,探索发展党“带”侨、侨“为”党工作机制,铺开统一战线“同心圆”工作站(室)建设。
二是推行治理共建共享。将管理地域和人口规模较大的社区重新划分,增设3个社区,科学调整设置网格,把村(社区)内的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全面改进网格化管理服务。统一组织选聘,从大专院校新招录名网格员,全部纳入社区工作者体系,突出实战实训,加强网格员的培养锻炼。建立跨区域、跨部门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加快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前哨”作用,开展日常巡查走访,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对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梳理汇总,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吹哨派单”,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并反馈,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促进人才交流交融。立足高标准打造“农业特区”,多渠道引进农业高层次人才,推动畜牧、水稻选育种、水产等方面的农业科研团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结合推进“园区再造”工程以产业引人才,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加快台山培英职校新校区建设,着力打造大湾区蓝领人才摇篮。加快建设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实施“凝心、聚智、融文”工程,发挥大广海湾青创智谷、“三创”中心作用,吸引更多华侨华人青年回乡创新创业。
(林育辉)
余中华
开平市委书记
高站位优治理精施策
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表示,江门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是在江门全面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报告充分展现了江门市委抓党建、强基层、聚人才的坚定斗志。接下来,开平将以高站位、优治理、精施策,推动全会各项工作部署在开平落地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高站位强化党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好“碉楼下的课堂”国字号品牌和“开学”大课堂,持续凝心聚力铸魂。以开平全域党建地图为“作战图”,推进基层党建整体提升。积极选派干部到经济发展主战场、改革攻坚第一线打磨历练,锻造敢闯敢试干部铁军。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深化“改文风、转作风、树新风”工作。认真落实江门市委“自强奋进”行动方案,大力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优治理夯实基础。织密基层治理体系,建好基层网格党组织,优化社区、商圈、楼宇党组织设置,建强建筑产业联盟党委、水暖卫浴行业党委以及“马冈优品”行政区品牌产业链党委,完善临时党组织组建机制。壮大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用好机关单位干部“双报到、双服务”制度,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打造基层治理样本,深化“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工作模式,推动基层党群阵地资源整合,以红色村、生态村、世遗村、华侨村振兴为重点,建设乡村治理示范村。
精施策引育人才。加强人才自主培养,结合开平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行业优秀人才培育计划。聚焦乡村振兴,大力实施镇(街)“人才强基”工程,加快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壮大战略人才力量,强化与深圳人才集团沟通对接,大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好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和华侨华人新生代数据库,吸引更多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来开平创业就业。全力支持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博士博士后创新平台。优化人才生态,结合开平“企业服务年”工作安排,出台开平市人才新政及配套政策,优化升级开平英才服务,建强人才管家队伍,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环境。
(严建广)
刘志刚
鹤山市委书记
加紧实施党建赋能行动
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表示,作为江门市委、市政府寄予厚望的一匹“骏马”,鹤山将认真学习贯彻江门市委全会精神,加紧实施党建赋能行动,为鹤山这匹“骏马”又快又稳奔驰提供坚强保证,为服务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作出鹤山贡献。
坚持对标对表,抓主业、担主责。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对照江门市委全会部署要求梳理任务清单并抓好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树立鲜明导向,抓基层、敢创新。一是城市基层党建拔头筹。持续擦亮“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县”品牌,强化实施亲邻党建“邻”聚力工程,实现全市居民小区党组织全覆盖。二是机关党建拔头筹。深入开展“两争一创”活动,用好10个“最优党建品牌”,打造更多机关党建特色品牌。三是农村党建拔头筹。开展“一镇一品牌”创建活动,实施“强镇带村”“强村带组”,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打擂台”,争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四是两新党建拔头筹。深化雅图仕“政企校侨”党校模式,打造珠西物流园区党建示范点、物业服务行业协会党委、水暖卫浴产业链党委,将党旗插到产业链和园区、企业上。
突出党建赋能,抓结合、促融合。一是以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党员领导干部表率带头,跳到战壕中、站在火线上,全力补短板堵漏洞,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完善“三呼三应”工作机制,深化“双报到、双服务”活动,组织党员义工开展“敲门行动”,将党旗插在疫情防控一线。二是以党建引领中欧合作区建设。把工业、制造业作为引育人才、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大平台,广泛汇聚人才智慧力量,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抽调年轻干部到省厅跟班学习、到长三角驻点招商、到一线压担锤炼。三是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深化“信访超市+外卖”模式,探索“法院机关+人民法庭+属地镇街”新模式,建立“智慧法治中心”,推出普惠性“一元法律服务”,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杨光明林富豪赵毅)
黎沛荣
恩平市委书记
形成高效闭环工作机制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恩平市委书记黎沛荣表示,恩平将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江门市委工作部署上来,全力推动江门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各项工作任务在恩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面深化学习宣传贯彻。迅速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贯彻江门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确保把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干部。同时,结合恩平实际,把党的建设、基层治理、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具体化、项目化,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形成高效闭环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实施省委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六壮士公园等红色资源,大力培育选树党建示范点,扎实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实施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四大培训工程”,建立一线“选马赛马”机制,造就一批敢打硬仗的“猛将”“闯将”“干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新一届市委巡察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全面深化基层治理。聚焦“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主题,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紧密结合。建立领导统筹协调机制,深入探索总结恩平干部“背包住村”听民意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全科网格”工作机制,探索整合镇(街)、村(居)综合服务和社会治理平台,提升网络化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镇村创建工作。
全面深化人才引育。加强与深圳人才集团合作,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探索“企业聘用、政府补助”政策,精准引进一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相关的急需紧缺人才。大力建设园区技校,积极推进恩平智造学院建设,加快筹建专科院校(冯如学院)。加大力度落实教育卫生人才“双百”工作,加强与蓬江、江海开展人才双向交流。加快推动人才之家建设,推行“人才管家”服务,推进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努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胡伟杰)
原标题:《各县(市、区)谈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w/1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