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青年的最高奖项——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全省10人10集体收获了这项含金量很高的荣誉。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鱼菜共生创业团队获得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这一殊荣。
据了解,三位90后香港大学生罗伟特(香港中文大学)、梁立锋(香港理工大学)、谭慧敏(香港树仁大学)在江门市农业农村农村局下属单位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扶持下,来到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扎根农村,创立“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展开鱼菜共生项目的科研和创业。该项目是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的科研型创业创新孵化项目,项目地址位于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项目由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劳栋添同志担任组长,由中心科研人员与三位香港大学生罗伟特(香港中文大学)、梁立锋(香港理工大学)、谭慧敏(香港树仁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共同开展鱼菜共生现代化生态蔬菜生产的创业前期研究,旨在探索鱼菜共生生态蔬菜的生产标准,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体系,并为产业推广落地打下科研基础,是香港青年在江门拓展创新创业新空间的样板。项目团队于“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年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初创企业组一等奖。随后,年11月在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以农业农村初创组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荣获金奖,并于农业部主办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中取得初创企业组三等奖的成绩,为广东省唯一获奖项目。
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鱼菜共生创业团队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精神,一致驻扎在农业基地,展开大量基础试验,经过四年多的科研攻坚,采集水质数据超过组,实验培育蔬菜品种超过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已成为国内研究时间较长,科研成果较丰富,知识产权完全自主的鱼菜共生项目。经中试,团队研发的技术相对于国外传统技术,蔬菜年产量可提升%,变动生产成本降低83%;蔬菜的口感、味道与普通蔬菜相比,在盲测中的选择率为95%。目前,该项目已于年获得天使基金融资,现正在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广东省第一个鱼菜共生供港澳有机水培蔬菜种植基地,并计划于年秋季建成循环农业植物工厂,正式投产。鱼菜共生知多D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其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鱼菜共生现代化生态循环生产技术是一个科技生态农业项目,运用封闭式循环水水产养殖技术、蚯蚓养殖技术和水循环栽培技术以搭建一个环保节能、生态有机,安全健康,无污染,无公害的鱼菜共生系统。在养殖和种植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自然有机的生产优势,均不使用农药、化肥、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让农产品安全、优质、健康。该系统将是绿色农业、创新农业和科技农业的示范。
三个香港90后的
“鱼菜共生”梦
大学时期,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三人便怀揣着“鱼菜共生梦”。男生罗伟特、梁立锋都是年出生,分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女生谭慧敏年龄大一岁,毕业于香港树仁大学。三人同是香岛中学的同学。三个香港青年读大四时,需开展社会实践,一位前辈建议他们选择鱼菜共生项目。香港农业基础薄弱,便到广东寻找合适的场地。三个人有所分工,谭慧敏养鱼,罗伟特种菜,梁立锋则负责研发、设计水循环系统。
“我们去过中山、东莞等地农业园区,最后选择了江门。”罗伟特介绍,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不仅免费提供㎡大棚,还申请了5万元“市长机动资金”扶持他们开展前期技术研究。
经过四年的艰苦创业,他们梦想成真。
广东天菜“鱼菜共生”年度大事记:
年,在香港开启鱼菜共生前期科研。
年,前往广东寻找农业园区。
年,进驻江门开展鱼菜共生技术科研和创业孵化;成功种植鱼菜共生蔬菜。
年,获得万港元投资承诺;新型水处理设备研发成功。
年,建立鱼菜共生电子动态算法模型;鱼菜共生与气雾栽培技术成功结合。
年,中试完结;建立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设计和建设量产型智能鱼菜共生温室。
年,在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广东省第一个鱼菜共生供港澳有机水培蔬菜种植基地。
编辑:市农业信息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ls/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