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组织学习传达全会精神,并围绕林应武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和邓伟根强调的“抓动能、抓项目、抓改革、抓增长”等任务和要求,结合财政职能和我市财政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力推我市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兴业惠民、治吏简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1加强收支管理,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切实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确保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开门红”与全年收入目标完成;落实稳增长措施,壮大税基,涵养税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完善财政收入预测机制,加强新常态下财政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强化收入运行监测,加强部门协调,依法征收、应征尽收,在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确保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财政支出进度通报制度、落实支出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时效性。
2发挥杠杆作用,支持实体经济振兴一是加大财政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力度。落实“雏鹰计划”,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精准发力,继续擦亮小微品牌,年,将统筹安排小微双创资金5.32亿元(含中央、省、市本级资金),重点用于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包括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等;深入实施“珠西战略”,统筹安排8.06亿元(含省、市本级资金),重点支持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机器人应用”工程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推动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带。
二是推进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两无两藏”等重大改革,克服对财政收入和财力的短期影响,确保落实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60个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减负力度,拓宽企业生存空间,激发更多活力。同时,将着力推动落实好民营经济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3聚焦热点难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年,全市民生预计投入.24亿元,同口径增长15%,并按照市委“补短板、兜底线”基本原则,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支持和改善教育学位不足、“邑家园”和居家养老服务“两个全覆盖”、“六项底线民生保障项目”、精准扶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治理黑臭水体等六项重点民生工作和省、市十件民生实事的落实。
一是积极推动“三二一”工程落实。-年全市财政统筹投入10.2亿元用于推进该项工程落实,切实改善和缓解我市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
二是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重点帮扶个对象实现稳定脱贫,确保年村集体收入达18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推动“健康江门”建设。年,市本级将投入3.2亿元用于改善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工作,按可比口径增长23%,重点支持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是继续推进县、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年,全市将统筹投入1.2亿元用于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推动服务延伸至村(居),真正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
4创新体制机制,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一是按债务管理有关要求,深入完善大财政、大国资、大土储思路和机制,加快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全面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二是以PPP模式为重点,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通过资本投入、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实施PPP改造和新建项目按PPP模式投资运营,保障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继续创新投融资机制,做好年置换债券工作,平滑债务风险。
5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加强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库对年度预算安排的约束,凡支出必进项目库。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同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集中财力确保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加大简政放权。统筹整合资源优化利用,促进东部一体融合发展,推动西部协同发展。
三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完善财政内部管理,构建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管理、监督体系,深化财政“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和缩短审批程序。
6坚持从严治党,抓好财政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四个意识”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坚持以上率下,探索完善财政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长效机制。
二是注重财政业务能力提升。按照新常态下对财政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财政干部业务能力培养,提升财政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底气和水平。
三是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按照林应武书记提出的“把服务送到单位去、送到基层去、送到企业去”的要求,创新思路和方式,完善“下基层抓落实”的长效机制,主动加强对预算单位和基层工作的沟通指导。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守住廉洁底线,严控廉政风险,确保财政资金、财政运行、财政队伍安全。
江门财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ms/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