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高质量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技能型人才,培育技能型人才离不开丰沃的土壤——职业教育。新会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新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能支持。
建强江门职教城
引进优质职教资源
近日,广东华文航空艺术职业学校项目完成摘牌程序,正式落户新会双水镇。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预计年开展招生,致力航空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
▲效果图
随着广东华文航空艺术职业学校项目落户双水镇,标志着江门职教城再添新成员、新会职业教育再添新力量。江门职教城是新会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致力打造“产、学、研、游、训、赛”六位一体的职教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江门职教城已引进8个重点项目,包括已办学的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南校区等4所职业院校,以及正在建设的广州软件学院江门校区,完成摘牌程序的广东华文航空艺术职业学校,正在筹建的广州华商学院江门校区、广东江门飞行职业学院,预计招生规模超14.7万人。
当前,江门职教城各校正发挥优势,持续优化布局,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核心,推动新会职业教育特色化、多元化、个性化,全方位服务新会高质量发展。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校长钟仰进:“我们主动对接地方企业,联合推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新会地方经济的发展。学校将结合地方和企业的需求,新增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等相关专业,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园,在园区打造集教学、研发和生产的芯片实验室。”
立足新会、辐射湾区、面向国际,江门职教城已成为新会职业教育的新名片,助力新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以江门职教城建设为抓手,新会横向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纵向拓宽技能人才提升通道,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目前,全区已办学职业(技工)院校有6所,包括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新会技师学院、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南校区,预计今年9月在校学生总人数超3万人。
职业教育作为密切对接产业、服务经济发展的教育类型,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和生产力转化作用。新会积极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发展,全面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构建起产业技能人才培养链。各职业院校精准设置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瞄准新材料、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目前,中职中技院校开设专业超50个、高等教育院校开设专业超80个。其中,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新会技师学院是新会现有的公办职业教育院校,均为国家级重点中职(中技)学校,共有8个省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双精准”示范专业,培养了全国技术能手2人、南粤技术能手1人、省技术能手23人,向社会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
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陈学钊:“目前,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先进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及健康服务五大类17个中专专业和6个大专专业。学校精准对接江门市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及食品、陈皮、跨境电商等产业,建设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5个专业群。”
全国技术能手、新会技师学院毕业生何康辉:“通过在校期间的不断学习,让自己从技能‘小白’成长为技能高手,实现了自我价值之外,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产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
锻造“制造业当家”技能铁军
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当前,新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多元特色凸显,全面推广“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探索出“引校入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模式,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
新会技师学院副院长肖丽红:“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让学生到企业跟岗位对接,跟产业需求对接,实现了课程对接岗位,参与到企业的各个项目中。”
目前,全区共成立16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涉及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电气、数控车工等13个工种,达到引领行业发展、带动人才培育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5家产业学院、9个校企双制班、56家企业实践基地也持续发挥职教效能,搭建起技能人才培育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平台。
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徐亦舟:“新会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的同学参与了公司装配车间自动化装配线的研发和调试工作后,装配效率提高了50%以上。”
在新会,各职业院校持续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开启协同育人新篇章,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加快新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打破职业教育
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
随着新会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办学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逐步打破。
年秋季学期开始,新会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以“高职专业学院”“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等形式,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改革工作。这意味着,新会中职学子可以升读大学。
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张宁芝:“学校聚焦职教高考本科招生专业,开办职教本科培养实验班,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班,还开办了高职高考班。”
在“大有可为”中实现“大有作为”
彰显新会职教新担当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新会各职业院校正发挥特色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办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发展对接,以职业教育之力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助力新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校长钟仰进:“我们学校医学院的学生很多,结合健康医学专业优势,我们规划建医院,全力打造产教融合平台。”
新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涛:“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特别是在专业建设方面,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求、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职教资源不断扩容、专业门类愈发丰富、产教融合不断深化、育才平台持续建强、成才渠道日益畅通……新会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推进着教育供给和人才需求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相互促进。站在千亿GDP新起点的新会,将持续加快江门职教城建设,推动已落户高校的增扩建工作,加大力度引进高校、企业落户,推进中职(中技)学校高水平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实力,坚持以教育才、以才兴产、以产促城,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有机衔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引导各职业院校紧密对接新会产业,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推动新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职业教育新动能。
原标题:《打破职业教育“天花板”!新会职教在“大有可为”中实现“大有作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ms/1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