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美食 >> 正文 >> 正文

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的联系为什么肇庆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18-10-15

一、数据、现象、原因

闲来无事,整理了一些数据:大概是各个地区年、年、年、年的GDP数量,再对应地对比了这些地区从年到年的GDP增长幅度,还有广东省内各地市GDP增长幅度和各地市GDP在全省占比的变化情况。这里之所以选择上述几年的数据,主要是因为广东各个地级市的辖区基本在年最后定型,之后就是市内变化为主,较少市与市之间的变化。整理数据的时候,我发现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世界各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看法越来越泾渭分明?同时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二十年中国在经济上全球一枝独秀得太夸张,而且有人受益有人受伤。

为什么香港、台湾近期出现这么多矛盾?但即使有这么多矛盾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又港台部分人员对大陆的是不满中不安?但澳门对大陆的感觉又比较良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二十年港台经济增长乏力,已经基本陷入停滞状态,远远落后于大陆的经济发展速度,甚至跟不上全球平均速度。例如现在的香港、广州、深圳三者的GDP都差不多是一万五千亿到两万亿元人民的区间,台湾的GDP则早已被广东超越。而澳门经济却是实打实地有较大增长,而且这里面的增长有较大原因是99澳门回归后大陆的辐射和带动。(注:这里只说增长情况,并没有说现状。而且这里同时有多个前提:欧美、港台等很早已经是发达地区,起点不同;还要考虑金融海啸、金融危机等的伤害和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

为什么广东山区越来越穷但珠三角越来越富?很大程度上是和平时期大规模城市化的必然。为什么深圳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是深圳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然。

二、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猜想

除了以上现象之外,我还留意到年之后,肇庆、云浮、汕头、江门五市的发展情况,好像特别滞后了些(注: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即使考虑上和平时期城市化导致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贫富分化的影响,以上五市的发展状况仍然是十分滞后的,即使与禀赋类似的清远、惠州,乃至非珠的阳江、河源相比都是比较慢。毕竟肇庆和江门都是珠三角城市,而且肇庆人口众多、毗邻中国第三大河西江,又是广东与大西南沟通的重要桥头堡;对应地江门则算是在珠三角核心区之内,接受核心区的经济带动或产业转移也容易些;同样汕头和与自己禀赋类似的揭阳、汕尾,乃至湛江、茂名相比也是有一定落后。

为什么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呢?下文将从地理、人口、文化、交通、行政区划、政治话语权等角度分析——例如肇庆和云浮的双双急速衰落起因较大程度是因为两市分拆了,而两市分拆的行政区划变化直接影响了后续的经济交流、政治话语权、人口和产业集聚等因素,再加速了两市的衰落。

所以这篇东西应该还有一个名字是:折翅膀的肇庆,论行政区划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肇庆繁荣的历史原因

要说肇庆的发展,以前可是很厉害的,GDP紧随佛山之后排名广东第四,但年分设云浮之后,直接跌成了现在的“中不溜”,即使加上云浮的GDP也只是比茂名略多一点,对应全省第八名,甚至排在顺德之后(佛山不是说让你一个顺德都赢你,而是说只有顺德都赢你——众多发展中城市躺枪)。

为什么会这样呢?依我看,肇云分设和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肇庆优势丧失是关键。首先作为一个山区的肇庆过去这么厉害的原因,和后来云浮之所以能够设市一样主要靠三个因素:地处西江边、背靠大西南、广东大西关。

看地图可以发现,其实肇庆也是一个山区,只有最东南的地方散布着一些小盘地,在地理位置上则东接以广佛为核心的珠三角,背靠以广西为代表的大西南(其实以前肇庆才是广东西大门)。同时肇庆毗邻西江,在过去生产力很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还不能像现在那样过河搭桥穿山打洞(关键看直线距离),运输方式上很依赖河运;同时陆路运输也很看地形,大部分情况下是以平坦为首选(即使远点),这时候西江两边冲刷或堆积出来的小平地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陆路运输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毗邻西江边的肇庆作为一个沿江城市,坐享广东西出第一站、广西东进最后一站的地理优势,必然会因为东西两边资源源源不断地经过当地而繁荣兴旺。

所以理论上肇庆的发展是与西江航运、西江两边的道路、西江两边河流入江口形成的乡镇和县城等因素息息相关的。

五、肇庆衰落的因素

然而这里面有一个BUG,就是肇庆的上述优势是以生产力低下和独享交通节点优势为前提的。如果生产力发展了,或者说肇庆不再独享这种交通节点优势,那作为山区而且市区只是零散小盘地的肇庆快速衰落就是必然,最终只能凭借环境优势和靠近珠三核心圈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或者集散贸易城市,最多也就是一个产业转移城市。于是94年云浮设市了。

云浮设市的短期后果是肇庆的GDP统计数量少了,毕竟肇庆直接分出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下属县。但这里我更倾向于说云浮设市是分出了与肇庆发展密切相关的五分之二下属县。这里之所以说是五分之二而非三分之一,主要是因为肇庆的地理单元:按地理条件来分析,人类是随河而走随山而行,很大程度上是被同一山脉包围或者处于同一流域内的人类交流更多,经济、文化、政治上也更倾向相互促进和协作。

即使生产力不断提升,人类还是会一定程度山受到山川河流等地理条件的影响,例如你可以把米高的山铲平再盖房子修公路,但如果是0米的山呢?例如你可以把20米宽的河流填了建桥盖屋,但如果是0米宽的河呢?例如你可以在温带海洋性气候靠烧火取暖实现大规模人口生活居住,但如果是在亚寒带乃至南极洲呢?这是没办法的,只是不同生产力阶段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而已。

六、肇庆的地理单元

对应地肇庆这个城市的地理单元,理论上主要跟两条河有关,一条是西江和分布在西江两边并于肇庆上游汇入西江的南江、新兴江、贺江、南山河(流出叫洚水河)、建城河、马圩河、悦城河、逢远河、大径河、绿水河等河流,再沿江分布着云城、云安、德庆、罗定、郁南、新兴、高要、封开等城市。因为这些城市都在肇庆市区的上游已经汇入西江,按人随河走的原因来看,这些城市的人民群体会经常到肇庆市区生活工作,是最与肇庆有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的,算是大肇庆地区(指肇云分拆前)的核心组成部分。例如即使已经分开设市,但云浮地区的群众还有较强到肇庆消费投资就业置业的习惯,这就是地理单元的必然。

另外一条则是绥江,两边分布龙江、扶罗江、兵亨江、金场水、古水河、永固河、凤岗河、马宁水、中洲河等河流,同时分布着德庆、广宁、四会三个重要的县市(看人口、面积、GDP)。但事实上缓河是在肇庆下游的三水先汇入了北江再往下到才鸦洲处才与西江交集的,而且两者只是简单交集了一下就又各奔东西了(一个往南继续西江,一个则往东南成了东平水道)。所以理论上绥江和西江并非共同的流域,即这以上三个地区与传统的肇庆核心区并无太多交集或共同性。对应地两者在人员、经济、文化、政治上的交流并不多,甚至基本没有认同感,例如当年设大旺经济区的时候就搞得沸沸扬扬,阻力不小。

加上过去省道线和如今高速公路G55线的交通布局,以上三个地区的人民群众除了行政办事需要过端州区之外,其他事情基本都是直接顺河而下到广佛的。一走不回头,谁还会拐个大弯进端州消费?这就决定了肇庆的东西两翼经济发展并无太大的互动或者相互促进作用,多是各干各地,再一起统计。尤其是怀集广宁四会三个地区的人才、资金、消费很多都直接流动到了广佛,对肇庆市区的发展并无太大促进作用(这里可以看肇庆市区人口和GDP占全市的比例,都比较代,甚至低于普通农业县/市的水平,这里面绥河流域城市资源少汇集到肇庆市区是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里只是说促进作用和交流互助小,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促进作用或者完全没有交流互助,只是程度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肇庆尤其肇庆核心区的发展更多应该是依赖西翼的西江流域,这关乎到经济有机组合的问题——相互促进的地区合作是1+1大于2,而没有关联的地区划到一起则真的是1-1=2。但无论怎样,交流少也没问题,一起计算GDP就好。所以那时的肇庆是左有四广怀,中有端德封高,右有郁罗云新;北靠大西南,面向珠三角,甚至连西北都是内河,发展得可是有滋有味。

七、肇云分拆影响

然而,很遗憾地传来了消息: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云浮市,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事实上也不知道当时的肇庆领导和人民是喜还是忧,可能也有人觉得是好事呢,分设云浮市的原因猜测下面会说到)。

所以我说云浮设市是让肇庆是分出了与之密切联系的五分之二地区。但短期的GDP的减少还不是最严重的,云浮设市的真正深远影响是把肇庆市曾经独享的广东大西关优势,还有对应的区域话语权、政治影响力、交通布局、经济互补互助效果都夺走了。如刚才所说:相互促进的地区合作是1+1大于2,联系密切地区的分割不是2-1=1,而是2-1小于1!云浮设说的影响:

一方面是是云浮设市使得肇庆少了上述五个地区(之前的四县分成了五个地区)的资源汇集作用,直接减少了肇庆市区的发展潜力,毕竟这五个地区的人再也不用去肇庆市区办理行政事务了。外加高速G80线交通建设走向还有落后的国道线问题,四周环山临水的肇庆市区由交通中心变成了交通盲点(广云高速不入肇庆市区,南广高铁离鼎湖都很远,剩下一个三茂铁路和国道三二四线),部分封开、德庆的人民群体还要过对面的云浮上高速国道80线或者搭南广高铁直下去广州,这又导致肇庆市本身到肇庆市区消费的人也少了。甚至封开的人民群体都直接上广西梧州消费了。同样,刚才说的四会广宁怀集那边本来就直接跨过肇庆市区去广州。未来江罗高速完全通车之后,罗定对肇庆的依赖又会进一步减弱;新兴则因为已经通了高速直接向东而很少走肇庆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肇庆市区真的很身心不健康。

另一方面是肇庆的经济政治话语权严重降低。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肇庆和云浮仍是一起的,那广东广西两边经过肇庆的资源理论上都会雁过留痕,乃至因为西江是肇庆内河,又任何两广交通要道都要经过肇庆,那肇庆就可以独享西江两岸交通大动脉,甚至坐地起价,吃卡拿要。但现在分了云浮一支,除了交通优势分一杯羹,肇庆还要面临来自云浮的各种竞争。起码两广间的交通设施选址有了备选,中央或省想建某条公路或者铁路的,肇庆要求太高可以经云浮,云浮要求太高就可以经肇庆,直接压价。加上云浮经济实力一般政治话语权也比较低,基本无法跟中央或省里提要求只有执行的份,和肇庆这个还有一些经济政治资本的城市一比,简单就是商人最害怕看到的对手——无底线地打价格战,而且是被消费着控制着被动打价格战的。有了这么一个严重无底价的竞争对手,肇庆身心受创地降价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再长远一点的就是肇庆原有文化核心区人口减少和分离,使得肇庆人再也不能抱团发展,难以像过去大肇庆那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商文团体进而提出强有力的经济、政治、文化诉求(好吧,这理论上是中央避免地方坐大不受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所以云浮设市对于肇庆来说啊,就等于是一个折了翅膀的小鸟,不,应该是一个折了翅膀的雄鹰,真的是一蹶不振了。此外,肇庆的衰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生产力发展道路建设可以穿山过河,对河道航运的依赖也已经降得很低;还有肇庆市区太小已经建设满载,又四周环山无储备土地等。

对应地,云浮也因为这样的行政区划失去了可依附的核心力量,外加自己本身又没有核心区,云、罗、新、郁相互之间山区不同,各有各盘地,经济关联小,基本没有经济互促作用,所以整体上加速衰落也是必然。但也有分拆发展繁荣的,例如揭阳、阳江,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毕竟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不一而足。

八、肇庆发展构思

在这种情况下,肇庆要怎样才能发展好呢?个人感觉是:往南走,往东靠。

一方面往南走,肇庆市区作为大山包围的城市,市区已经基本建设饱和了,急需要开辟新市区。鼎湖地理位置不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已经明显增长乏力。所以肇庆第一步是最近的高要市撤市设区,多了市区发展的土地。这一步个人觉得很好了,但认为同时也要考虑长远,不要单看高要原来的市区(南岸镇),因为高要原来的市区四周环山,而且在当今的交通而已中不算正中,潜力不大。对应地可以考虑高要东部的金渡镇、和德镇那一大片未开发的平坦土地,一来这里紧靠高速公路G80线和省道线,有肇庆大桥与老城区连接,又是未大规模开发的处女地征地成本应该不高,配套建设好金利镇到四会白泥镇的省道线跨过西江的大桥(高速公路有大桥但不是每个人都肯花钱上高速的),这样肇庆到广佛乃至沿海的交通距离就会大大缩减,可以很好地承东启西,接受来自广佛、云浮、广西方向的辐射。

另一方面是往东走,充分利用绥河流域三个地方的经济腹地、北江流域的经济腹地,还有广佛核心区的辐射,这主要是靠建设新区或者工业区来进行。理论上很早之前建设大旺就已经有这方面的考虑,但因为经济发展需要,而且大旺着实离肇庆市区太远,难以相互呼应共同促进,所以还是建议在肇庆市最东端的莲花、大沙、贝水三镇的平坦地带新建一个类似于大旺那样的工业园。一方面是受广佛核心区辐射,发挥绥河流域资源,同时还是利用好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佛云轻轨、高速G55线、高速G94线、国道线等交通设施带来的辐射作用(理论上现在建设的肇庆新区就有类似作用,只是个人感觉应该再大胆往东走一些)。但这里留个问号,毕竟我未太不知道当地征地成本多少,而且像这三个镇的地方,地势低洼,极有可能是冲积平原,又面临大河,还四周开阔无挡,很可能出现地基不稳、台风大雨、洪涝灾害、风湿骨痛、房屋倒塌、心惊胆跳等对身体健康不好的问题,要小心(不过个人猜应该没事,毕竟能见几个小山而且早有人居)。

再者加快建设广佛肇高速的建设,提升封开、德庆等地区到肇庆市区的便捷程度,减少人才和经济流失。条件允许把高要北部的禄步、乐城、水南、河台几个镇划归端州管理以加强肇庆市区与西北区域的联系交流还有相互辐射作用,让德庆、封开一线可以直接汇集到端州或接受端州辐射(不过感觉也没太大必要了,因为高要已经撤市设区)。还要争取做好肇云同城的工作,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消费、投资等方面提供便利政策,尤其要做好配套的交通运输设施和产业转移工作,争取云浮对肇庆的经济汇集作用(现在佛山帮扶云浮如火如荼,肇庆可不要等到云浮跟佛山走了再后悔啊)。

以上方案可以把肇庆打造成两个沿交通线的经济带,即“国道经济带”(老城区、鼎湖、肇庆新区、大旺高新区)和“高速G80经济带”(高要南岸区、金渡东南新区),再形成“西城生活娱乐区(端州区、高要区、金渡东南新区、),中部纽带区(鼎湖区),东城工厂经济区(肇庆新区、大旺高新区)”的综合性城市格式,应该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

市区方面,如果条件允许就把七星湖填小一些吧,这个湖太大了,割裂了城市,浪费了土地,又影响了交通,而且这么大且深的一个湖也容易地质灾害,加上肇庆后面的高山,降雨大一点都可能出事。后背险山前面大江头顶大湖,那可不是随便一个城市都hold得住的。如果把城市看成人,按这个比例来看,那不是顶上珠而是淋头水。

九、肇云分拆原因

说到为什么要分拆肇庆?个人感觉很多原因吧,

一个是那时的肇庆真的很大,除了市区管不了其他地方,尤其是那些偏远的地方,或者根本就不想管。所以那时肇庆虽然总体很厉害,但偏远的地方很落后,两极分化也严重。所以中央和省,包括一些偏远地区应该也支持细分行政区划方便管理,让偏远地区直接接受省的支持带动,促进偏远地方发展。同时考虑到当时贫富分化这么严重,这里面可能部分肇庆的领导也有真心实意想分出的,毕竟以上四县基本是当时最贫困落后的,分出来也是甩包袱。

二是如上文所说,肇庆当时在广东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往广西、海南,乃至大西南方向的最重要通道。一个肇庆太大,西江成了内河,这种情况容易影响广东对大西南的辐射作用,也局限了大西南资源汇集到珠三角。分治肇庆,多了云浮一个备用,省管理起来或者搞基建也不会有太多阻力。

三是可能还有地域主义和族群博弈之间的关系吧,在全国来说,广府人也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族群,而当年的肇庆理论上算是广府人的大本营之一,经济政治影响力和地方主义都不轻,对应地中央或者省府就可能觉得政令不通,分拆也是必然(单看现在肇庆加云浮的人口就有差不多六百多七百万,那是什么概念?是紧随湛江之后的第五名,当时未拆分GDP又是第四名,那可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一个势力)。

对应地,中国很多地方分拆其实都是上述类似的原因,例如两广、潮汕等。

十、题外话

关于新兴一些朋友说肇云拆分,新兴分到云浮好不好的问题。个人感觉时也命也,不用太勉强,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跟大哥是一门学问,一看大哥的能力,二看大哥的品质。理论上当然是能力强而且品德好的大哥是最好的,这样的大哥通常是愿意而且有能力帮小弟发展的(当然小弟自己的能力也少不了),做这种大哥的小弟身心当然健康。但如果大哥的能力和品德两者不可兼顾呢?这时小弟选一个品德不好但能力很强的大哥就很可能被大哥弟往死里打压,资源都被抢走了;对应地选一个品德好但能力不强的大哥,就对方帮不上自己多少,但也不算坏事,起码可以一致对外开拓进取;如果是品德不好能力也不强的大哥,那也不算是最次的选择——虽然对方不想帮自己甚至想害自己,但起码对方没有能力害伤害自己。(这里对城市能力的定义,个人认为如果两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差距不超过两倍(即其中一方总规模至少是另一方的三倍),或者同一个城市内城市核心区的经济规模不超过全市总额的三分之一(最好是五分之二以上),那两个城市之间,或者说这个城市的市区对下属乡镇或县域的经济就很难说带动和辐射作用,最多也只是互补或者竞争或者两者夹杂)。

所以新兴人也不要太浮躁,辩证看问题,如果记忆力还好看过某些文献的,应该还记得当年是哪个官府安排人在小稳峰打童子钉——好吧,先不说这种做事方式是否灵验,但起码是态度问题。当然,我这里并没有说好不好或者谁好谁不好的问题,我只是提一种看法,给大家批判接受。而且这里建立的前提是自己不想当老大,或者无能力当老大。

鸣谢:各数据来源,尤其是中山师兄刘永龙师兄提供的年全省各市经济数据。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04-16

刀疤华

刀疤华

赞赏

长按







































专业老牌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ms/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