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文艺通讯员粤文旅宣01:28近日,“走进考古游径读懂考古成果”——年粤港澳青年广东考古游径短视频打卡体验活动圆满收官。该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承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协办。两天时间里,近70名粤港澳三地青年从广州出发,跟随“粤西考古游径”路线,依次打卡江门上川岛大洲湾遗址、阳江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茂名隋国夫人冼氏墓,在短视频拍摄制作中深度体验粤西地区丰富的考古成果和人文风情。两天三地感受粤西“海丝”文化粤西考古游径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今年4月发布的4条考古游径之一。该游径沿着粤西优美绵长的海岸线,以水下、沙丘、古墓等丰富的考古发现为主线,串联汉、隋、宋、明等不同年代的考古遗产和文化地标。粤港澳青年首站来到位于江门上川岛的大洲湾遗址。大洲湾遗址是江门市著名的海丝遗址,又称为花碗坪遗址。在这里,青年们除了走进展厅参观遗址遗迹和文物,还来到户外分组学习考古入门工具——洛阳铲。“因为是第一次见到洛阳铲,听了老师介绍,感觉制作出洛阳铲的人非常聪明。我自己也上手试验了一下,确实需要力气比较大才能扭动它。”来自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的学生郑凯轩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的保护发掘和活化利用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粤港澳青年游径打卡的第二站。博物馆中,“水晶宫”内的“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实体正在做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这艘来自八百多年前的古沉船引起了青年们的好奇和注意,他们不由拿出手机、相机拍照记录。“‘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的体积非常大,很难想象考古工作者是如何将它整体打捞上岸的。而且还清理出如此多精美的陶瓷器和金银器物,很好地还原了八百年前的那段海上贸易历史。”来自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院的学生徐瑞感叹。指尖上体验广东文物游径茂名隋国夫人冼氏墓是粤港澳青年打卡的最后一站。茂名隋谯国夫人冼氏墓作为茂名市第一个“国保”,冼夫人墓与娘娘庙位于冼太故里景区,于年作为整体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跟随讲解工作人员,青年们在深度游览中感受冼夫人的“唯用一好心”精神。“以前提起考古,大家首先会联想到就是西安、洛阳等北方城市,想不到广东地区也有如此丰富的考古发现。”在体验分享会上,一位青年这样说道。两天三地的活动中,青年们纷纷自带话题“#走读广东考古游径”发布视频,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此次活动的见闻和感受。据了解,“游径”建设是广东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目前广东省已创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44条、“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70条、“广东考古游径”4条,而这条游径又统称为广东文物游径。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又同步推出“古韵南粤云游湾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ms/9946.html
上一篇文章: 江门以侨为桥,促进侨都咖啡与世界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