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平,中国著名的侨乡及艺术之乡,更是闻名中外的碉楼之乡。
开平碉楼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在特殊历史环境之中诞生的历史建筑物,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由于像具有防御作用的碉堡,故称之为碉楼。年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三大部分所组成,分别为:国家AAAAA级景区——立园、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自力村碉楼群、被誉为世界美丽的村落——马降龙古村落。园区里内高雅独特的园林、传统古朴的民居、中西合璧的碉楼与周边的山水、池塘、田野、稻田完美结合、和谐共融,构建一道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开平碉楼背后的故事
自明朝,开平就成为了“四不管”之地,此处地理位置特殊,官兵难以到达及管理,因此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而地势低洼和河流众多的环境更容易在暴雨和台风之中引发洪涝灾害。村民为了保护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便建筑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碉楼“迎龙楼”作为大家的庇护所。到了明末,当地官员为了强化地方治安,鼓励地主兴办地方武装,结寨自保,碉楼的兴起就从此时开始。年,美国北加州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引起“淘金热”,大批开平年轻人通往美国工作,他们努力工作,集资汇回家,同时找到海外的设计师为他们设计碉楼的蓝图,因此碉楼的风格与外形富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碉楼原本的用处是用作防御匪徒和洪水的,但是后来由于侨乡“衣锦还乡”的心理,引起了侨乡之间的攀比,以此作为楼主身份地位的象征,造就了作防卫功能的碉楼越发精致美观。
开平碉楼的建筑奥秘
碉楼汲取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像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格拱券、欧洲城堡构件等,屋内也以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为主,把中式的龙凤麒麟、童子拜寿、松竹梅等图案也都糅合在建筑中,东西方的建筑精华尽显其中,千姿百态。
开平碉楼的外形各有风格,但是建筑结构却有共同之处。普遍来说,碉楼都设有以下的构造。碉楼的门窗窄小,具有铁门钢窗,墙体厚实。小小的窗户配上铁窗,让匪徒难以攀爬进入屋内,起到防御的作用。而厚实坚固的墙体,能够防止匪徒凿墙纵火。
室内景观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碉楼多用混凝土为建筑材料,碉楼全部用水泥、砂、石子和钢筋建成,极为坚固耐用。部分碉楼具有“燕子楼”和瞭望塔。“燕子塔”是警戒塔,当中设有枪眼,乡民在这里警视四野,捍卫乡里。而碉楼的顶层往往都有瞭望塔,配备了枪械、发电机、警报器、探照灯及石块、铜锣等防卫装置,作用主要是遇到土匪作防御及躲避的功能。碉楼的各楼层有射击孔让乡民保卫自己,在危险之中作还击,这里也是绝佳的藏匿地点,让匪徒既发现不了自己,又能对他们做出攻击。
坚固的外观碉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将西方艺术及中国传统审美相结合,反映出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及文化移植;映射出中国对于西方文化的包容、接纳及自信;印证着中国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一个个脚印。
在青砖红瓦和玉砌雕阑的糅合中,我们看到从碉楼勃发的城市生命,看到近代历史的每一寸肌肤纹理,侨乡们浓厚热烈的乡思支撑了开平的重建和恢复,这些前人生生不息的力量,最终透过碉楼,又重现于我们眼前。每一座碉楼都拥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它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时态民情,诉说着一个地方的沧桑岁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rk/10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