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广东都是我国经济的“领头羊”,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广东的GDP已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经济成就。
在我国,GDP能不能超过1万亿,是衡量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万亿级”城市。
当前,全国共有个24个万亿级城市,除4大直辖市之外,剩余20个“万亿级”城市分布在11个省。也就是说,当前还有大部分的省级行政区没有“万亿级”城市。
但对广东来说,“万亿级”城市不是一个稀罕物。在年,广东已经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个城市GDP超过1万亿,其中深圳已经超过了3万亿,广州也接近3万亿。
广东是全国管辖地级市最多的城市,下辖21个地级市,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又是怎样呢?
实事求是的说,广东省内各地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既有深圳、广州这样的3万亿级别的“一线城市”,又有河源、云浮这样GDP刚刚超过亿的地级市。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省内区域间的差距相当大。
那么,如何弥补这种区域间的差距,尽可能的促进全省经济均衡发展发展呢?清静未眠看来,在广东省内进行区划调整是不错的主意。
确切的说,就是做强湛江汕头,珠海中山江门合并,清韶河梅合并。
一、做强湛江汕头
之所以做强湛江、汕头,是因为在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中,汕头、湛江是明确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也分别是湛茂都市圈和汕潮揭都市圈的中心城市。
但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尤其是广东这个经济大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二者的经济体量的确有点寒酸,湛江有亿,汕头则仅有亿。
规划构想中将湛江、茂名、阳江合并,成立新的湛茂市,三个城市经济总量想加立马就超过了亿,准万亿级城市的体量。
汕潮揭都市圈更是不得了,通过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个城市合并,经济总量也超过了亿,也是相当了不起了。
之所以要做大做强汕头和湛江,是因为二者就是广东省的支点。如果将广东比作一只凤凰的话,“珠三角”就是凤凰的头,汕头和湛江就是两个翅膀。无论你有头有多硬,只要你翅膀不行,同样也飞不高、飞不快。
二、珠海中山江门合并
地图上可以看出,广东省内经济的前4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广州、佛山位于珠江口北部,深圳、东莞则位于东部,而反观珠江口西部的珠海、中山、江门,明显就要弱一些,年三个城市中GDP最高的珠海,也不过刚刚超过亿。
三个城市合并之后,GDP立马超过1亿,相当于在珠江口西岸又打造了一个东莞。之所以要加上江门市,是因为珠海是广东省内面积最小的地级市,面积仅有平方千米,中山市位于倒数第二,也只有平方千米,而加上江门市的平方千米,一下子就达到了1.3万平方千米。
未来,珠三角地区肯定会飞速发展,而哪个城市拥有了丰富的土地资源,就意味着在未来竞争中已经抢占先机了。某种意义上说,合并之后的珠海、中山、江门,甚至比东莞、佛山拥有更雄厚的发展基底。
三、清韶河梅合并
清远、韶关、梅州、河源是广东省内面积最大的4个地级市,4个城市面积相加接近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8.3%,但经济总量只有亿,占全省的4.8%,的确是不成比例。4个城市中,最高的清远刚达到亿,最低的河源亿。
的确,粤北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而且由于身处内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再加上“珠三角”的虹吸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在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中,上述四个地区明确的定位是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定位已经很明确了。
这样通过做强汕头、湛江,珠海中山江门合并,清韶河梅合并,广东省内的地级市由21个变为11个,一下子减少了10个地级市,将会极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对广东省的行政区划调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才疏学浅,敬请指正。
我是“清静未眠”,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s/1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