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地下700米的孤勇者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24/10/3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0/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倪思洁

讲普通话的人又来了,一群小年轻。老板笑盈盈地把几碗云吞放到他们面前。

小年轻们叽叽喳喳地聊着天。他们说的话,老板听不明白。

在这个少有外来人的地方,当地人心照不宣,讲普通话的基本都是“从中微子来的”,他们在打石山底下挖了个几百米的深洞,说是要研究一种叫“中微子”的东西。

打石山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金鸡镇、赤水镇一带,高多米,花岗岩体。在外乡人来之前,那里是个废弃的采石场。

老板尝试问过年轻人,你们到底要研究什么。一些奇奇怪怪的名词,让聊天陷入了僵局。久而久之,老板不再多问,年轻人也不再多说,他卖他的云吞,他们吃他们的云吞,笑笑就好。

山底的洞

那是硕士生李晞闻唯一一次下山吃饭。她来了一个多月,除了那次聚餐,其他时间都待在工程现场,交通不方便,工作也太忙。

李晞闻是个东北姑娘,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读研究生,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云吞、烧鹅、肠粉、煲仔饭,都是她之前不太熟悉的美食。她来到这里,是为了和她的老师、同学一起,推动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地下米安装巨型有机玻璃球。

每天,她坐着轰隆隆的矿车穿过米的斜井,再步行穿过一段闷热阴湿的斜坡。快则二十分钟,慢则半个小时。一趟下来,身上的汗黏糊糊的。

到地势平缓的时候,她会遇到一位看场地的当地阿姨。起初,阿姨会招呼她穿好鞋套,换好洁净服,戴好发罩,并目送她去风淋室吹掉身上的灰尘。几次之后,她们见面也就只点个头,然后阿姨继续低头刷手机。

从风淋室出来,就进入了石洞,里面有空调和通风系统,比外面干爽得多。这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地下人工石洞,里面有个巨大的圆柱形水池,内壁用黑色材料覆盖,像个被涂黑的“大桶”。桶宽43.5米,深44米,看不到混凝土结构。

“大桶”里已经有一个巨大的不锈钢球,那是整个装置的“骨架”,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将被支撑在里面。

玻璃球不久前才刚开始安装。由于隧道截面有限,玻璃球不能装好后再运进洞里,所以他们把大玻璃球分成23层、块,第一层3块,第二层4块,最多的一层有15块,从上往下装。

“大桶”中心有一座云台,相当于工作台,在38米的高度,可以升降和延展。深吸一口气,李晞闻手脚并用地攀着近乎垂直的梯架向上爬。

台上,有机玻璃球的头两层已经拼好,球面和钢架之间靠金属杆连接。云台是李晞闻的“战场”,对手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力”。通过金属杆上的传感器,李晞闻能了解金属杆拉扯玻璃球的力度。她要调节金属杆的长短,让球面受力均匀,只有这样,玻璃球才能端正、安稳地坐到钢球的正中央。

“战”了一个多月,进度缓慢,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时常出现。在名叫“马总和她的小弟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s/1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