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疗机构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卓栋实习生钟银佩通讯员谭耀广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国家将推动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江门位列其中。随后,江门市发布《江门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年)》(以下简称《方案》)。记者观察发现,近年来,“化废为宝”理念深入到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工业固废转化为化学能及热能,禽畜及鱼类粪便成为有机肥料,生活垃圾通过环保技术转化为电能、并为其他垃圾处理提供能量……“资源化”成为江门建设“无废城市”的“破题”重点。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江门固废“资源化”早有布局据介绍,“无废城市”建设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方案》提出,江门将以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固体废物为重点,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具有江门特色的“无废城市”管理新模式。近年来,江门持续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方案》编制以年为基准年,年至年为试点期,年至年为推进期,年后在此基础上持续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到年,江门建成完备的固体废物地方政策法规体系,“无废城市”理念深入贯彻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高、环境影响低的“无废”城市发展模式。为建设“无废城市”,《方案》提出了六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在工业固废、农业固废、生活源固废等的处理上都作出了“资源化”部署。而记者近日在走访时发现,江门在相关领域中的固废“资源化”早有布局。引进环保技术、建设处理设施、推广处理模式……江门从各类固废中“挖”出了“宝藏”。工业固废热解气化成“能量”“通过热解气化,工业固体废弃物转化为可燃气体……”江门绿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润环保”)总经理王明生以简洁的语言介绍公司研发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处理系统。记者了解到,热解技术基于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热不稳定性,在脱氧条件下给予高温环境,通过热解、催化、裂解等,最终转化为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可作为能源应用在工业生产阶段的余热锅炉等设备上,这样也能减少燃料使用。在王明生看来,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记者注意到,王明生的观点与《方案》中对于工业固废处理的部署不谋而合。《方案》提出,加快绿色工业升级,提升工业固废利用水平,在重点行业推行以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为重点的清洁生产技术。江门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受访者供图据悉,年,绿润环保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及其团队合作组建了院士科创平台,攻克了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技术的相关难题,设计出有机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处置系统装备,如今已达到工业化量产水平。目前,绿润环保为江门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了先进的废物处理解决方案。记者了解到,对于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江门市推行“链长制”,加快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出台政策助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并在建设“绿色工厂”“循环园区”“绿色矿山”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后续“无废城市”相关指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绿润环保应用于江门某企业的固废处理设备受访者供图禽畜粪便可实现资源化再利用江门是大湾区的农业大市。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方案》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解决方法,要求促进农业固废全量利用。尤其是对于动物粪便,《方案》要求推广“猪—沼—果(菜)”“林—禽—果”等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多种生态农业技术模式。记者走访时注意到,相关技术模式已开始在江门农业生产中应用。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的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内,一个个高数米、宽10多米的巨大养殖池赫然可见。养殖池内大量罗非鱼在水面翻腾。新会中集渔业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黎泽深介绍,鱼类养殖时会产生大量含有残饵鱼粪的污水。为此,养殖池内部设置了双路集污器,可自动将污水分为污染程度低、较干净的“上部水”和污染程度高、含残饵粪便的“下部水”,分别输送到水处理单元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处理出来的残饵粪便经过生物改性处理,成为种植农作物用的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再利用。绿湖农庄内的沼气发电设备而在江门鹤山的绿湖农庄,粪便等排泄物不仅能制作肥料,更能制沼发电。绿湖农庄相关负责人介绍,农庄的猪舍内生猪存栏量5万头左右,每日产生大量排泄物。该农庄建成“农林牧副渔+沼气发电”立体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排泄物通过机械刮粪和固液分离后产生固体粪污。固体粪污将通过高温水解和高效厌氧制沼,构建沼气热电联产,产生沼气并网发电和余热再利用。据悉,绿湖农庄与鹤山市绿湖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分期投资建设沼气发电机组。该项目第一期机组已于年11月并网发电,发出的电由南方电网进行收购。生活固废产出“绿色电力”对于江门市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近年来当地一直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措施。记者了解到,目前江门城区个公共机构已全部开展垃圾分类、个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实现全覆盖。同时,全市建成运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座,总设计处理能力吨/日。而在《方案》中,针对生活源固废特别提到了“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分类资源化处置体系”的要求。在这方面,位于江门开平的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走出了绿色处理“新路子”。记者了解到,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一期于年底正式投用。里面的设施包括江门市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江门市西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江门生物资源科学处理中心等。据悉,该中心的核心就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晚上,来自开平城区的约吨生活垃圾投入焚烧炉内。运行人员通过中央控制室的监控屏实时监测、调整焚烧炉内的氧量、送风量等参数,尽可能让垃圾燃烧效率最大化,日发电可达30万度。且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净化系统处理,不影响周边空气。运行人员还介绍,通过焚烧发电,中心内其他垃圾处理项目也能获得电力;垃圾焚烧产生的蒸气余热被运送到污泥干化处置项目,作为污泥干化的热源;污泥车间产生的臭气通过管道运输到垃圾焚烧车间,作为焚烧助燃剂焚烧处理;干化后的市政污泥以及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后剩余的残渣又被运送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与生活垃圾掺烧,产生电力。整个中心由此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污染不外排。据统计,自建成使用以来,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共处理生活垃圾超过58万吨,产生了2亿多度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过6.7万吨。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黄铁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s/1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