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金燕西洋牛油糕”負責人何才弟女士,別名金燕。
何才弟女士的別名叫做“金燕”,當年,她十幾歲到澳門時,工作艱辛,生活窘迫,三年來足不出戶。直到有一天,何女士遇到了一名貴人,貴人告訴她:“你要改名,這可改寫你的命運。”在貴人的指點下,何女士決定給自己一個別名──“金燕”,希望自己能像燕子一樣,自由自在,更富裕。
幾年後,何女士因緣湊巧地嫁到林家,林家姑媽在一位土生姑娘Deleste家當了幾十年的工人,林家姑媽傳承了這位土生姑娘精湛的手藝,這位土生姑娘擅於製作葡式糕點餅食,一直在南灣海邊的舊式住宅開設工場,出品專供澳門土生葡人家庭與達官貴族購買。
後來,林家姑媽認為何女士是合適的繼承人,希望何女士可以接手經營。於是,她便向姑媽提出開舖經營的接手條件,因為她認為過去生意是住家式經營,較為封閉,希望能將林家生意發揚光大。
店舖於年正式營業,也順理成章地命名為“金燕西洋牛油糕葡式食品”。
年土生廚藝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有西洋牛油糕,豆撈,面龜,蟲仔餅等等,是澳門唯一獨家製造,全部都是祖傳古法、手工製造,無添加的健康食品,堅持澳門特色和澳門製造。
金燕參加活力週始於年的江門站,坦言起初參展時膽戰心驚,因不認識人,後來在貴人的引薦下,成為澳門餅食業商會的會員。對江門站印象最深刻,貨品短時間內售罄,更需多次補貨。當時江門有大型進口公司希望上架“金燕”產品,要求“金燕”提供“澳門製造”牌照,無奈的是,因“金燕”是店鋪式經營,無法提供需要在澳門設廠才能批給之“澳門製造”牌照,於是上架銷售計劃便擱置了。在訪問過程中,何女士表示理解政府已盡力協助中小企成長,但衷心希望政府在牌照批給過程中,能豁免中小企部分申請條件。
此外,多名投資商曾找她洽商合作事宜,但因條件不合。最終,何女士決定放棄合作,她認為”金燕”根基穩固,可以慢慢飛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年,在參與活力週期間,同時加入了澳門跨境電商平台及內地電商平台,藉此拓展在內地的銷售渠道,延續展會推廣效果。
今年3月,“金燕”榮獲極具分量的“中國飯店金馬獎-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餐飲品牌”,獲得評審委員會高度評價。報名參加獎項甄選時,何女士認為自家產品有特色,一定要報名參加,當收到獲獎通知時,甚是高興。這不僅是對企業的鼓勵,同時也是對經營者最大的鼓舞。
當被問及將來是否為“金燕”做品牌升級時,何女士很肯定地告訴小編,“這是必須的,面對新型社會,要不斷向前進步,但礙於資金問題,不能一步到位。傳統文化是沒有‘包裝’的,也不需要,包裝是為了維持品質,因為產品本身不含添加劑,保質期短。”她也很自豪地透露,許多老客戶不在乎包裝,他們看重的是質量,傳統手工製作的味道。發展優質產品,傳承傳統文化,需要企業的堅持。
7年前,店鋪只售賣3個品種:蟲仔餅、豆撈和牛油糕,現在已出產數十個品種,以土生葡式產品為主,亦不乏中西式。何女士表示,現在已開始物色其他店舖,正在籌備第二家分店,分店將於12月份開張。熱衷參加展會的她,認為透過展會,能有效地推廣自家產品,令更多人認識土生葡式文化。談及手藝傳承時,何女士笑說,“雖多人上門拜師,但謹受當日的承諾,只傳給家族後代。”
何女士很喜歡笑,笑,果然凝聚著許多正能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s/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