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疫情防控需要,10月30日起,环市街里村社区凤山水岸二期(除8栋外)被划为中风险区,多名居民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理措施。小区出不去,居民生病了怎么办?
蓬江区卫健局和环市街道迅速行动,发动并号召小区内的医护人员就地转换为医护志愿者,组建“凤山誉诚医护”群。消息一发出,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响应,医护救助队人数从一开始的20人不断增加到80人,还有20多名机关、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小区“医护铁军”的迅速组建,为居民提供及时、贴心、专业的医疗服务,共同守护着小区居民的身心安全。
开设“临时门诊”
居民就医有保障
“医生,我的小朋友发烧了,该怎么办?”“医生,我生病了一直咳嗽,怎样才能缓解?”“医生,家里老人生病了,但腿脚不方便,您能上门看看嘛?”……“你们不用急,我来看看什么情况。”
在环市街凤山水岸二期小区的“临时门诊”内,医院的医生朱艳雯正忙碌地接诊,短短一个上午,朱艳雯已接诊了近20个病人。除了应对到“临时门诊”就医的群众,朱艳雯还要处理群众的电话咨询和线上就医诉求,为不便出门的居民进行上门问诊。直到中午12点换班后,朱艳雯才抽出时间将同样生病的儿子带到楼下做核酸。“虽然儿子生病了我也很担心,但是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尽自己所能为小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朱艳雯笑着说。
朱艳雯在“临时门诊”值班为居民问诊。
据介绍,“临时门诊”由医护救助队中的3-5名医护人员组建而成,设置在小区的竞界健身房内,医护人员进行轮流值班,确保24小时都能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10月30日晚上7点,临时门诊的主班医生邓自享正在值守夜班,突然接到紧急信息:一位孕期五周的孕妇突然腹痛并下腹出血,需要进行紧急检查并送医。收到信息后,邓自享马上联系医护救助队中的妇产科医生上门进行检查,并将情况医院,协调院内一台B超机紧急送到小区。不到两小时,孕妇在进行检查后确认已无大碍,无需送医就诊。第二天,邓自享又对孕妇的情况进行了回访,确定孕妇情况稳定,邓自享才放下心来。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医生李耀在接到管控信息后,主动就地转为志愿者,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医护工作中。在工作过程中,李耀发现“临时门诊”出现医疗药物紧缺问题,便主动联系相关方面请求药物支援。当天13时30分,一批急需药物准时送到,缓解了“临时门诊”的药物压力。
两天内,临时门诊接诊居民共82人,为16名行动不便的老人、产妇等特殊情况人员提供上门采样、上门问诊服务;值班医护与社区工作人员协同为中风险区内的13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含1名独居老人)、13名孕妇、5名残疾人、5名在册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电话关怀、询问服务。居民们纷纷表示:“这个临时门诊的设置非常好,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疫情防控期间不能外出看病的问题,切实感受到了小区带给居民的温暖。”
“医护铁军”团结一心
铸造居民坚强后盾
团结一心、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医护铁军”每日都穿梭于小区之中,认真了解居民所需所想,协同街道、社区等多方合力回应中风险区居民的迫切需求,确保隔离不隔爱,为中风险区内居民铸造坚强后盾。
根据环市街中高风险区工作人员的逐门逐户细心摸排,环市街疫情防控指挥部了医院进行肾透析的情况,于是让医务组工作人员立刻联系甘化新村集中透析点,告知其就医需求,请求配合安排。
“收到!安排13时30分做透析。”接收到相关信息后,透析点相关负责人立即安排好时间。中午12时50分,医护组工作人员如约敲响了李先生的家门,在环市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办双百社工李清爱和医护组负责人麦美仪的帮助下,李先生穿好防护服,登上了小区门口的负压车。
居民李先生坐上负压车前往透析点。
在麦美仪的全程陪同下,4小时后,李先生顺利完成透析,再由救护车点对点安全接送回家。到家后,麦美仪收集好李先生脱下的防护服才放心离开。“有你们在,我很安心!”李先生对街道、医院的妥善安排竖起了大拇指。
居民李先生到达透析点准备接受治疗。
11月1日早上9时30分,医护组工作人员接到居民诉求:家中亲医院。接到信息后,环市街疫情防控指挥部高度重视,多方联动迅速调配资源。不到一个小时,居民顺利登上负压车,里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庄健聪医院,为居民保驾护航。
居医院。
环市街凤山水岸的“医护铁军”在一线倾心服务,无微不至地为民服务,尽显“铁军担当”。正是因为有“医护铁军”的存在,即使身在临时管控区,居民们都感到十分安心。
编辑
蓬江发布编辑部
原标题:《环市街凤山水岸小区快速组建“医护铁军”,为中风险区居民提供贴心医疗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zz/1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