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坚持以学校、教职工为实施主体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江门市书法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在江海区滘头小学、新民小学和麻二金紫学校等3所学校挂点,不断丰富课后托管服务内容。
11月19日,江海区教育局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达成合作,将共同建设学习科学示范区,探索应用“学习科学”提高区域教育质量。这是该区落实“双减”政策,以推动“减负提质”教育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江门市书法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在江海区3所学校挂点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依法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双减”列入重大民生工程……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江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抓好“双减”工作。
“双减”政策出台后,江海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推进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教育领导分别到多所学校调研和检查督导“双减”工作。区教育局和区直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周密部署、细化措施,通过“一校一案”、创新作业类型、强化教研、课堂改革、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方式,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力促江海教育提质增效。
公益普惠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中午约12时,景贤小学的校园渐渐安静下来,只听见书本翻页的声音。半小时的阅读时间,是孩子们每日的“午托必修课”,该校六(1)班的同学正在阅读《青苹果》校园周刊。阅读结束后,他们有序排队走向学校综合楼的午托中心,在这里午睡。
午托服务提供的午餐营养搭配均衡。
目前,景贤小学设有24个睡室,全校超千名学生选择在校午休。午休期间,同学们换好拖鞋后分别进入男、女睡室午睡。“在学校睡觉特别舒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床位,午睡后上课更有精神。”该校六(1)班学生许欣诺这样说。
今年以来,江海区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好“建设改造小学午休场室,新增午托床位”等民生实事,一批学校通过改造功能场室、增加午休床位、建设食堂等为学生提供午休服务,共新增午休床位近个,解决家长中午接送难问题。
为解决午睡室不足的难题,天鹅湾小学利用课室的空余位置,采用柜式收纳床铺的方式安装午睡床,床架采用折叠式设计,并铺上了薄式软床垫。为了能让孩子轻松、省时地收放床铺,床脚架装上了活动轮,实现收放自如。据悉,该校共安装了个课室床位,于今年10月份全部投入使用,备受家长好评。
天鹅湾小学安装了柜式收纳午睡床,可铺薄式软床垫。
“双减”政策实施后,礼东小学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参加率达%。午托期间,学生在学校吃完午饭后,有序前往自己班级的午睡室午休。该校因地制宜地将原餐厅改建为午睡室,设计了独特的双层木板午睡床;在舞蹈室加装了木地板,将其变为“一室两用”,学生午休和练舞两不误;多媒体室、教室也参考了深圳和广州的做法,或装折叠床或铺瑜伽垫,让全校学生告别扒桌子睡午觉,备受家长们的点赞。
礼东小学因地制宜地改建午睡室,设计了独特的双层木板午睡床。
下午4点50分,礼东小学足球场上活跃着几位“足球小将”的身影。夕阳斜照,足球在干爽的草地上飞向球门,一击即中。该校的课后晚托服务提供了基础托管和素质提升课程,足球、舞蹈、葫芦丝、书法、象棋等兴趣班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
课后晚托服务提供基础托管和素质提升课程,足球等兴趣班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
●今年,该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全区公办小学继续开展“”免费课后托管服务,提供基础托管和素质提升课程。这是该区开展免费课后托管服务的第三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的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大力推动学校特色教育,成功创建各级各类特色学校25所,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各中小学以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实践课堂为载体,整合校内、校外资源与教育教学高度融合,安排素质提升、学生社团及课后服务,全区各校推出多个课程供学生选择,包括机器人、课本剧、朗诵、舞蹈、戏曲、足球、书法等多种项目类型,为学生的课后素质拓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提质增效
让作业减量不减质
减量不减质,提质促增效。“双减”政策出台后,江海区教育局印发了《江门市江海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及考试管理实施细则》和《江海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案例指引》,指导各校建立“一校一案”作业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指导反馈。同时,从作业设计与布置要求、作业批改与反馈要求、作业设计案例及说明等做出明确指引,确保作业少而精,发挥作业育人的最大功效。
以数学学习为例,在江海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各校数学科组开展“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情智作业设计研究,从学生身边熟悉情境设计多元化作业,引入语文、美术、实验、制作、生活等五大学科,从“画数学”“写数学”到“做数学”,让数学作业“好玩”起来。
江海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组到学校开展教研督导。
在武东小学,老师在课后晚托时指导低年级学生“画数学”,把数学和美术融合,完成有审美价值、实践性的作业;在新民小学,学生在课后晚托时“写数学”,包括写数学日记、创作数学童话、编辑数学手抄报和构建思维导图;天鹅湾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课前、课后玩起挑战游戏作业,家庭作业多是动手实践活动、错题讲解,让每个学生在作业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新民小学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完成“写数学”特色作业。
多元化设计、无边界作业是新民小学“双减”的亮点。该校坚持学科与生活、学科与学科、学科与五育融合,在设计上做加法、数量上做减法、质量上做乘法,形式趣味化、取材生活化、过程实践化,让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当艺术遇上古风”折纸配古诗、“数学与文学相遇”七巧板拼古诗、“我与世界名画有个约会”名画推荐会及模仿秀艺术沙龙等特色作业,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信息等学科有机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新民小学六(2)班学生黄明乐在他的《雪梅》折纸画中,配上了《梅花》这首古诗。他说,“折纸配古诗”手工实践作业充满乐趣,不但颠覆了他对折纸的认识,更拉近了他与诗歌的距离,锻炼了动手创作能力。
经过精选、分层、形式多样、跨学科整合的作业,更少的作业量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师生负担。在评价方面,采取多元作业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真正实现“教、学、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强化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而是基于减负的要求下提质增效,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这就要在精心备课、优效课堂、精准作业、分层辅导、课后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不留到课后,能在学校完成的不留给家庭。”滘头小学校长黄柏信表示,“双减”对学校来说,其实是“双升”,既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又要提升教学服务的水平,本质是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和精进。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是观察花蕊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束后进行小组谈论,分享你们的收获。”礼乐中心小学老师刘彤的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该校开展的“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教研活动,在教学中充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zz/1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