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风景,藏在记忆深处
不管你去何方,每当思乡的时候
不管你多大年龄,回忆起了小时候
它都会出现在你的记忆里……
秋末冬初
每到新会柑成熟时候
家家户户都会买点新会柑自己晒柑皮
一来自己做菜用、二来送亲朋好友
或许还会升值,可以当作投资
家家开柑皮,果皮挂灶眉
柑黄秋高爽,果皮满禾塘
于是,江门的大街小巷、村子边
都会出现一个
有趣而又充满江门特色的场景
晒陈皮
就成了冬日江门独有的亮丽的景象
尤其是在新会,陈皮晒制技艺
是广东省独特的传统技艺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解密
晒陈皮,到底都有哪些讲究?
新会柑在不同时期采摘确
会有不同分别
青柑、微红柑、二红柑、大红柑
▼
——7、8月份采摘
个头较很小,皮身较薄、果酸味较浓,其中8月份采摘的小青柑一般以50克/颗为标准。
——九月份采摘
民间一般按柑的个头大小来命名,所以俗称中青柑。
——10月初至10月中
果实未成熟、果皮呈青色时采摘,个头较小,皮身较薄、果酸味较浓。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果实开始成熟、果皮泛红时采摘,个头中等、皮身偏薄,香气较浓。
——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
果实未完全成熟,青红对半时采摘,个头中等偏大、
——12月中旬之后
果实成熟时采摘,个头大、皮身厚,香气浓。
好啦,分清楚不同新会柑的区别
接下来就是晒柑皮
首先呢,当然是洗刷刷啦!
洗完之后在阳光下晾干
拍拍照,欣赏一下
接下来就是非常重要的
晒制及加工技艺了!
▼
第一步:开皮开皮是个技术活
一般有两种方法,即
传统手艺“两刀三捻”开皮法
现代手艺“三刀正开”开皮法
都是要开三瓣
刀尽量不要破到肉
以免果汁渗到果皮
影响果皮质量
皮肉分离,“贵贱”立分
虽然一直有人提议
新会柑的果肉就这么丢掉
实在太可惜了
但是也有人研究过
怎么利用新会柑果肉制作饮料
结果……因为太酸……失败了
当然,大红柑其实已经很甜了
一面开皮就一面吃柑肉
美好的回忆~
但海量的柑肉短时间不可能吃完
唯有送到垃圾站处理,可惜!
如果大家有什么好提议
欢迎文下留言哦~
第二步:反皮选择晴朗天气
将已开好的鲜果皮置于当风、当阳处
使其自然失水萎蔫
质地变软后再翻皮,使橘白向外
让皮更容易干
也好保管,且更好看点~
第三步:干皮选择晴朗、干燥天气
将已翻好的果皮置于专用晒皮容器
或晒场内自然晾晒干
就这样坦坦荡荡的暴露在阳光下
直晒到果皮硬而脆为止
一般晒足四天就可以收回
收取时建议在下午四点前
此时晚霞唯有汽雾,相对较为干燥
第四步:包装用透气性好、无异味和污染的材料包装
传统是采用麻袋包装
但由于现代工艺编织麻袋时
难免存有明显的“黄麻味”
影响陈皮的存放气味
现在改为棉袋、纸箱、玻璃罐或金属罐较多
低年份陈皮可以选择
纸箱、麻袋、布袋、蛇皮袋
陈化较快
高年份的可以选择
玻璃罐、陶罐、金属罐等
▼
玻璃罐:陈皮放玻璃瓶内,方便观察打理。
陶罐:陈皮存于陶罐中继续醇化,相映成趣,但要放在干燥通风之处。
金属罐:陈皮放在密封金属罐,打理容易。
纸箱:陈皮存于纸箱内,陈化较快。
第五步:存放在地势较高、自然通风、干燥的地方
离地、离墙、离顶存放
△陈皮村标准仓储中心
第六步:陈化在妥善条件下
(远离异味、防潮、没阳光直射情况下)
陈放三年以上,方可称陈皮
特别提醒,前三年是柑皮的不稳定期
建议每年5、6月份及11、12月份搬出来“翻晒”
传统定义,柑皮陈化三年或以上皮质基本稳定
后续做好“防蛀”就没问题了
一年后
▼
五年后
▼
十五年后
▼
三十年后
▼
古城新会,藏不住陈皮清香
岭南匠心,承载着传统技艺
百年流芳,经得起岁月府藏
陈皮,是等来的缘分……
你想与谁一起分享?
来源:江门发布整理撰写,部分文字/图片来源区记、新会质监、领摄旅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zz/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