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珠三角发展最差城市,自称中国第一侨乡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25/1/18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之快,除了是政策的改变和支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华侨的帮助,这一点沿海城市最有话语权。尤其是沿海城市中华侨较多的广州深圳,最初沿海开放引进外资时,华侨成了沿海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广州还有一个沿海城市,它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而且还占据了珠三角经济圈的有利地位,但是在中国城市线级划分中,江门却委屈的排在三线城市第15名,连一些深受吐槽的苏北城市都比不上了。江门是广东濒临南海的地级市,处珠三角城市经济圈的西部,毗邻港澳,是珠三角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江门全市总面积达平方千米,有占全省十分之一的绵长海岸线。江门的华侨数量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是中国沿海城市少见的,是中国著名侨都。按理说,江门地理位置优越,有优先发展的政策支持,又有如此多的华侨相助,就算没有广州那样的省会地位,也会是广东省排名前五的城市。然而,江门似乎没这么争气,如今都和肇庆一起成为被认为是珠三角发展最差的“吊车尾”城市了。不知道大家对华侨这个称呼是在怎么界定的,在民国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华侨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有钱有地位有涵养,都是国外挖矿回来建设祖国的有志之士。江门虽然华侨的数量多、分布广,但是质量似乎不高。按照本地人和许多外地人的说法,江门的华侨大部分都是农民打工出身,外出淘金不像我们想的那种商业大亨翻云覆雨的大手笔,都是兢兢业业的小商人,社会地位不像我们想的那样足够帮助一方赢得名望。所以华侨虽多但是对本地的经济建设帮助有限。江门人如果把希望寄予华侨身上,不合理,也似乎有点伸手要发展坐享其成的意味。江门没有什么重工业基础,经济发展的大头是农业和轻工业。江门有许多河谷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境内水源充足,加上南方的光照条件,也算得上是“鱼米之乡”了。江门特产多,水路都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其中曾是明清“贡品”的新会柑更是中国柑橘的著名品牌。其实就算江门宣传自己是“中国橘乡”也比“中国侨乡”来的实在吧。江门旅游资源丰富,也是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境内更是有“小武汉”之称的开平这样的优秀旅游资源。江门是不缺发展条件的。至于为什么成了珠三角发展最慢的城市之一,有的当地人说是城市风水问题,“江门”这个名字太阔,不聚财。么有收财之力还谈何聚财,江门真的不能在“中国侨都”的光环下颓废下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ls/11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