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历史 >> 正文 >> 正文

给力300多年赛龙舟历史江门这条村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17-7-27

以“龙”传情以“龙”聚人,“龙舟之乡”话龙舟。

还有3天就是端午节了,江门五邑地区水网纵横,每逢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传统活动莫过于龙舟竞渡。

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已有多年赛龙舟的历史,素有“龙舟之乡”的美誉,村中有接龙亭、接龙桥等古迹,具有浓郁的龙舟文化氛围。另外,江海区礼乐龙舟竞渡闻名珠三角,新会大泽镇牛勒村是我市首个龙舟“体育特色村”,鹤山古劳“三夹腾龙”已成习俗……以“龙”传情,以“龙”聚人,龙舟竞渡充分表现了江门五邑人对龙舟竞渡传统活动的热情,体现了江门五邑人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精神。

龙舟队员的训练吸引了孩子的目光。郭永乐摄

蓬江区棠下石头村“接龙桥”石刻横匾两边刻字是:乾隆丁末年孟春重修,另一边是:落匾冯成修书。据此推测在康熙后期年或在清朝雍正年间(—)左右,石头已有龙舟竞渡这一活动。端午来临前,记者走访了石头村,了解“龙舟之乡”的龙舟历史。

龙舟队员在进行赛前练习。郭永乐摄

每艘龙舟都“有段古”

据村里老人陈卓铭介绍,在过去,石头村只有“白头仔、蓝须、麻须、云龙、水月宫、蓬莱”6艘龙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龙舟数目已翻了一番,共有12艘龙舟,其中“云龙、白头仔、水月宫、慈济宫、洪圣宫、蓬莱、蓝须宫”是石头村的七大龙舟品牌。

说起石头村的龙舟,每一条都“有段古”,如:石礼“飞凤”是为了斩妖除魔,保一方安宁而建成的;“蓝须”是中心里先辈趁黑从别的村运回来的;岐山里原来没有龙舟,村民每逢端午节就去“打龙工”,即哪里有需要就去哪只龙舟,寄人篱下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年,最后岐山老一辈与港澳同胞集资建造了一艘新龙舟“麻须”……

年,北角村龙舟“云龙”在棠下镇大型龙舟锦标赛中获得冠军,有“棠下第一龙”之称。关于“云龙”也有段“古”。北角村相传多年前已有“云龙”,当时船板是由相当厚的坤甸木做成的,故船身十分重,比赛起来起动慢,屡次比赛赛果总难让身强体壮的北角村民满意,所以“云龙”有“纳水云龙”之称,言下之意是说若比赛,此船是不会取胜的,只是人在拼命划,船却在爬行,有悖于“飞龙在天,腾云驾雾”这种架势。鉴于这种情况,北角的祖辈们决定把“云龙”拆了,并按每个男丁计算,把拆下来的船板分了。年,龙湾人陈永独资捐建了一条“云龙”。当年造龙舟剩下的坤甸木板充当了桥板,一块架在龙湾与梅湾交界的河冲上;另一块则架在北角村闸的河冲上。

因北角村自然村人口较多,青、壮年济济一堂,年,旅港乡亲陈明达和龙湾村的吴钖聪先生出钱出力,再造一艘新“云龙”,使端午龙舟竞渡活动更活跃。

凤艇出征。(图由石头村村委会提供)

端午龙舟习俗多

石头村关于龙舟的习俗非常多,石头村村党委专职副书记陈家荣介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石头村民就开始把放在庙宇中的龙头、龙尾拿出来,用柚叶水洒过,再把鲜柚叶,扁柏放入龙口内,一个人托龙头,一个人托龙尾,继而敲打着锣鼓先到陈氏宗祠朝拜白公了。继而大家舞着龙头逐家叩首朝拜,意思是祝这家人一年四季平平安安,龙马精神,工作顺顺利利。每到一家,屋主都会燃鞭炮并喜气洋洋地出门接龙头,还会送给舞龙头的人,一人一封利是和几升米,以表示吉祥和谢意,舞龙头的人这时再三叩首告别,又转辗到第二家了。小朋友们听见锣鼓声,看到舞龙头就会蜂拥而至,并跟着舞龙头的逐家逐户去看热闹了。

端午节扒龙舟,裹粽子,这是沿习已久的民间习俗。石头村民在端午前20天就纷纷把埋藏在龙船坞的龙舟起出来,擦青苔,冲洗干净,晾干,扎龙筋,调校船,抹油,千方百计令船身光滑些,好让其比赛时“爽水”些。

陈家荣说:“端午扒龙舟本来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经过漫长的岁月,扒龙舟已成为一项民间体育运动了,‘团结拼搏,奋发向上,友谊第一,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渐渐成为了扒龙舟的宗旨,体现石头人‘龙’的精神。”

扒龙舟必设“食龙船饭”这一环。农历五月初五,各村差不多都“封火烟”(不煮饭)去“食龙船饭”。那天一早人们纷纷抬烧猪去陈氏宗祠拜祖,到水埗头用烧猪,果点等拜海神,准备扒龙船;再有村民抬着谷箩挨家挨户“夹米夹钱”用来煮龙船饭。

当晚人人去祠堂吃龙船饭之前,先拜架在凳子上的龙头龙尾,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年,龙佑村民,然后把一小碗热饭放进龙口中,再从龙口把饭掏出来放在大箩饭里,稍和一下,大家才可以盛饭上桌吃饭,这就是“食龙船饭”的来历。

吃龙船饭时,家长们纷纷装饭给小朋友吃,甚至邻村的也来装一些龙船饭给他的孩子吃,图个吉利,让他们快快长大,平平安安,龙精虎猛。

龙舟工匠陈卓裕坚持手工制作龙头。郭永乐摄

陈卓裕醉心做龙头50多年

石头村老人陈卓裕今年75岁,他做龙舟的龙头和龙尾已经有50年了,石头村乃至棠下镇绝大多数龙舟的龙头都出自他手,北京、广州、鹤山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请他做龙头。他在空余时间手工做了很多龙舟模型,结构与真龙舟一样,做工精巧,当地政府还曾用来当礼物送给外国友人。

陈卓裕年轻时心灵手巧,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手工达人,机械、木工都非常拿手。上世纪60年代,村里长期没有龙舟,村民商议做一艘,船做出来了,但没有龙头和龙尾点缀,村民找到陈卓裕,让他帮忙做一套。

从来没有做过龙头,陈卓裕便从古代神话中研究龙的形状、神韵,用木块反复雕刻试验,十几天后终于做出一个龙头,惟妙惟肖,乡亲们交口称赞。从此以后,每当附近乡村做新龙舟,都会请陈卓裕做龙头、龙尾。50年来,他已做过几十个龙头了,他的名声也随着质量过硬的龙头远扬各地,包括香港、广州和佛山等。

陈卓裕是手工打造传统龙头的“捍卫者”。龙头现在多数用机器生产,陈卓裕却认为,自己手工雕刻出来的龙头,才有血肉,才是传统。做龙头时,他精心挑选上好的原木,戴上老花镜,一凿一凿地刨,一寸一寸地雕,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创作。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十几天。

陈卓裕介绍,龙头长1.2米,龙尾长90公分,一般由樟木做成,龙的样子是根据很多动物的模样融合而成,在雕刻龙头的时候就要体现出它的勇猛。

陈卓裕说:“现在年纪大了,之前还中过风,手脚不利索,儿女们也不希望我操劳,所以现在空余时间做一些龙舟的模型。虽然很少做龙头,但我对龙舟依旧喜爱,希望我的龙舟模型,也能把龙舟的精神传递出去。”

巾帼凤艇展英姿

在石头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看赛龙舟就嫁到石头村”。

石头村素有“龙舟竞渡”的传统,如今,在石头村不仅可以看到男子赛龙舟,还可以看到女子扒凤艇,据村民说,其寓意是“龙凤呈祥”。

“年国庆长假的头三天,我们村举行了‘龙凤呈祥贺国庆’龙舟赛活动,以扒凤艇的方式庆祝祖国生日,我就是其中一位运动员!”今年60岁的陈妙龄,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完全看不出已到了花甲之年。她微笑着告诉记者,虽然石头村是五邑地区扒龙舟名村,但是五邑地区的女子因数百年来的习俗,从未被允许参加龙舟赛,随着时代的开放和进步,“凤艇”的出现,打破了几百年来女子不得赛龙舟的传统。

“像我们村的陆姐,扒了好几年凤艇了。我们村名村妇分为10支队伍展开竞赛,一条艇上24人。”陈妙龄说,为了参加比赛,她们训练了将近半个月,每天下午4点至6点进行训练,训练完后再回家煮饭。虽然忙碌,但是她很开心。“当时竞赛的奖品非常独特,女子凤艇每支参赛队都有元奖金;第一名、第二名各奖一头牛;第三名、第四名各奖一头猪;第五名到第十名各队奖鸡、鸭或鹅,三者任选一笼。”陈妙龄一边向记者介绍当时的情况,一边带领记者找到了陆姐。距离今年的端午节只有几天时间了,为了让参加龙舟训练的男人们吃好、喝好,陆姐和同村姐妹们正忙着准备晚饭,一听说是记者来了,陆姐害羞地低下头,连忙说:“别拍我呀!别拍我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陆姐说:“从年之后,每年国庆节也是石头村的‘凤艇节’。”“扒凤艇有什么选拔标准吗?”记者问道。陆姐大笑着说:“没有标准,喜欢就去扒,最重要是全民参与,无论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大家都很开心呀!”

薪火相传让龙舟文化更有活力

石头村龙舟竞渡已有多年的历史,经过历史变迁,遗留至今仍有7条传统大龙舟。“一条龙舟可坐70人,七条龙舟共人。比赛当天,从各地赶来的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在新濠景酒店吃饭时,仅仅一条龙舟就可以席开桌。总人数可达1.4万人左右。”石头村村党委专职副书记陈家荣告诉记者,村民们的参与热情极高,非常重视这项传统民俗活动。

端午赛龙舟在石头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少村民都是听着龙舟鼓长大的,一批又一批的龙舟爱好者不断涌现。在石头村的七条龙舟队中,有不少是父子兵齐上阵。

在石头村龙舟训练基地,这段时间每晚都有队员在训练。在一群中年男子中,常常会出现一个青年的身影。他叫陈展超,今年29岁,从小就跟着爸爸玩龙舟。他的爸爸陈启元是龙湾腾飞龙舟队的主力队员,经常代表村参加各项龙舟比赛。陈启元少年时期开始扒龙舟,而他的龙舟情结也是起源于父亲。出于一种薪火相传的想法,他把儿子带上龙舟,参与各项龙舟活动。“从那开始,儿子变得越来越坚强,而我也明显感觉到父子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陈启元表示,希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龙舟活动,让石头村的龙舟文化更有活力。

在石头村,观看龙舟竞赛时,大家都喊“出力”、“起浆”,为运动健儿们加油。在往来的人群中,有成群结队的,有扶老携幼的,有一家几口的,也有身手敏捷快速穿梭于人群中的少年、青年、妇女等,激烈的龙舟竞渡不但吸引了本村村民,连外村人也闻讯赶来凑热闹,河岸两边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起浆!”、“出力!”的呐喊声,配上唱彩声、炮仗声、号子声,浩浩荡荡,热闹非凡!

↓↓↓精彩的“龙舟赛”遍及五邑大地,在新会的会城街道东甲村,这里,正在精彩上演……

东甲龙舟赛昨热闹开锣

赛龙舟

吃龙船饭

多年的传统在延续

龙舟队员们挥动着双臂,划水动作整齐划一,片片水花溅起。

扒龙船,闹端午。昨日,会城街道东甲村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盛事开赛啦!现场锣鼓喧天、爆竹声声、呐喊不断,气氛十分热烈。

昨日13时左右,东甲河两旁已经聚集了上千名村民、观众,大家翘首以盼。随着一声令下,两条龙舟率先开始比拼。在铿锵有力的鼓点的鼓劲下,龙舟队员们铆足了劲,挥动着双臂,划水动作整齐划一,片片水花溅起。只见两支龙舟如离弦之箭,飞奔在约米长的河道上。说时迟那时快,龙舟已经赛了3个来回,完成了赛程的一半,要知道扒龙舟极耗费体力,后半程更考验队员的意志力。“加油!加油!”观众们的呐喊声声响亮,给予队员们动力,冲过终点线的刹那,大家不禁齐声欢呼。

本次龙舟赛是东甲村三个龙舟会之间的比赛较量,三支队伍轮番上阵,两两PK。后半段的比赛,虽然天下起了雨,但完全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龙舟在河道上你追我赶,队员们尽情挥洒着汗水,畅快淋漓,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呢。“一年一度的盛事,当然要一起热闹热闹,今天很开心啊,大家都尽全力了,痛快!”小梁是一名年轻的龙舟队员,在外工作的他,今年也特地回来参加村里的龙舟赛事,与父亲一起上阵。他表示,这是传统,要一直延续下去。

东甲村人划龙舟已有多年的历史,赛龙舟、吃龙船饭等已经成为东甲村不变的传统。东甲龙舟赛充满乡土人情,接地气,当日赛后,不少有兴趣的村民也上龙舟过了一把瘾,其中还不乏妇女同胞的身影呢。

是不是还没看过瘾?

别急~~

小编为你搜罗更多“龙舟赛”!

让你这个端午

一饱眼福!

五邑各地龙舟赛大搜罗

广东省首届传统龙舟争霸赛

新会大泽

时间:6月6日11∶30

地点:大泽镇牛勒河段

看点:省第一届传统龙舟争霸赛将于新会区大泽镇举办。大泽镇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传统龙舟比赛,除本镇龙舟队参赛外,还邀请邻镇多支队伍参加,曾多次代表新会组队参加市以上各级龙舟竞渡赛,均取得好成绩。

蓬江棠下

时间:6月7日、8日、9日

9∶00至17∶00。

地点:棠下镇石头村天沙河段(滨江新城体育中心旁)

看点:6月7日、6月8日,建议市民7点45分前到达比赛地点,届时会有舞龙、舞狮表演;6月9日,决赛当天,比赛时间将稍有延迟,预计10点钟开始。目前,没有公交车直达比赛地点,开车的市民可将车停在体育中心路旁,再步行前往比赛地点观看龙舟赛。

鹤山古劳

时间:6月7日、8日

地点:古劳镇升平圩至三夹之间升平河段

看点:古劳镇历来有“三夹腾龙”传统,龙舟文化盛行。今年的龙舟赛活动,每支参赛龙舟的运动员限定48人,其中在龙舟上比赛的人数限定40至42人(不准少于40人或超过42人,包括锣鼓手),其余6人为替补(后备)运动员。比赛分甲、乙两组,采取单循环积分制,以积分多少排名次;比赛赛道分布为三线两赛道,每赛道宽12米,赛程米。

新会司前

时间:6月9日13∶00

地点:司前镇三益大步头桥

看点:今年参赛的15支龙舟队伍将在大步头的龙舟湖公园内一决高下。龙舟湖公园占地约1.7万平方米,赛道长米,配套观礼台、龙门牌坊和一河两岸米长的亲水栈道,岸边皆铺砌广场砖。

新会双水

时间:6月10日12∶00

地点:双水镇江林海岸河段

看点:江林海岸杯“双水镇年龙舟邀请赛”是双水镇近年来最大型的龙舟赛事,共邀请了9条龙舟参与竞渡。双水镇从该镇各村、社区中选择了7条龙舟,分别是江林海岸冲式龙舟队、双水村龙舟队、天台龙舟队、岛桥龙舟队、田心龙舟队、朱村伍村龙舟队、南岸洋美龙舟队,此外,他们还邀请了司前镇的马涌龙舟队和大泽镇新基达龙舟队参赛。

江海礼乐

时间:6月9日14∶00至17∶00

地点:礼乐街道张围河五四村河段(阳光学校对面)

看点:礼乐地处水网地带,龙舟竞渡已有多年的历史,经过历史变迁,遗留至今只有8艘传统大龙舟。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了当地群众最喜爱、开展最广泛的群众性体育运动,闻名珠三角。

看完别急着走哦~记得戳下面的大拇指,给发布君赞一个!

赞赏

长按







































南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ls/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