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事联办、项目审批、劳动就业、人才服务…“以前要跑十几个部门,才能办成的事,现在进了这扇门,就能全部办妥,省时省力还省心。”7月1日上午,高新区倾力打造的“一门式”行政和公共服务平台——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试运营。前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市民阿雅“饮了头啖汤”,让她对高效的“一站式”“一窗式”服务颇有感触。
作为江门高新区的“全市首创”,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整合了行政服务中心、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和人才技术服务中心、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六大中心”于一身,承接了行政审批、政策引导、创业指导、人才服务、培训交流等“一条龙”涉企涉民服务。
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不仅是高新区涉企服务高效集聚的“一门式”服务平台;它还是高新区建设透明政府,实行清单时规范管理的突破性一步,是全市园区涉企服务的示范性标杆。“资源的高效整合正是服务中心的‘江门高新特色’所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江海区委书记梁许赞要求:“接下来,全区各部门要集聚精力,提升服务中心业务水平,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办好‘一门式’‘一窗式’公共服务。”
布局
黄金之地打造涉企服务“主战场”
政府提效是今年我市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高新区、江海区既是国家级高新区,也是一级行政区域的特点,梁许赞要求,服务中心应以满足企业和群众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健全配套制度,规范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门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便民服务平台。
有统计数据显示,高新区、江海区当前拥有市场主体家,其中企业家。约70%的企业特,集中在原高新区33平方公里的地理范围内。随着火炬大厦、总部科技园等一批孵化器和科技载体的建成,未来将有更多的小微企业在区内诞生和发展。
正是考虑到该区域企业高度集聚的特点,服务中心选址原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利用这一黄金核心地段,整合行政审批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技术服务、就业服务等六大服务中心于一体,为企业及其员工提供“一门式”服务,将其打造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的主战场。
结合产城融合发展的定位,高新区还将布局把群众密集的街道、村居作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末梢和终端,梳理整合街道和村(社区)一级公共服务事项,提供社会保障、计生、户籍登记等“一门式”服务,形成“15分钟行政服务覆盖圈”。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以便民、便企为出发点,以优质高效服务为立足点,搭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群众沟通服务的桥梁,形成“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
攻坚
市区联动实现全方位“护航”
今年2月,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率先挂牌进驻;服务中心建设拉开帷幕;同年5月,高新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大厅揭牌营运,服务中心建设向前跨越一大步;如今,服务中心已全面上线,高新区迈入了“一门式”服务的“新常态”…从筹建到现在试运行,服务中心建设前后历时仅4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一成果可谓来自不易。
回顾服务中心建设历程,梁许赞评价,“这是市、区两级联动的成果”。在市级层面,市行政服务中心在中心定位、事项梳理、流程再造、窗口设置等方面,给出了很多专业的指导意见,及时解决了综合服务中心在筹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区级层面,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实现了从人、财、物方面的全方位“护航”。
其中,在“物”的方面,高新区拿出了原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作为综合服务中心的办公场所;在“财”的方面,高新区在全区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仍优先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需要;在“人”的方面,全区成立了专责领导小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确保工作开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ls/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