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嘉建摄
全国“两会”圆满闭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次全国“两会”对广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特别是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广东工作取得的成绩,寄望广东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创工作新局面,充分体现了对广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大力支持,为广东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值得深深铭记的大事、喜事。
3月21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全国“两会”精神。随之,全省各地纷纷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广东各地基层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全国“两会”精神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找到文化新路
广州日报惠州讯(全媒体记者秦仲阳通讯员陈沛亮)3月20日,惠州市博罗县罗阳街道办事处主任、观背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陈湘在村部观看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听到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后,陈湘激动地说,讲话激励人心,催人奋进,党中央十分关心乡村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观背村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及时转变观念,今后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将村里产业带动起来,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陈湘说,习主席在讲话中说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这对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很有指导意义。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根据乡村的特点,发挥优势,找出突破口,让老百姓在最熟悉的地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脱贫致富的道路。例如观背村,就找到文化驿站的载体,从壁画入手改造村庄,凭借紧邻县城的地域优势,打造集文化交流、文化创作、文化观光为一体的文化聚集地。经过群策群力,村容村貌发生巨变,为更多外出村民筑起了一条回乡之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改造中还摒除大拆大建的方式,降低了建设成本的投入,少花钱多办事,还保留了自己独有的田园风光的气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未来发展道路。
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新生、禄村、棠下等三个村委会的驻村干部刘晓林
帮助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
广州日报肇庆讯(全媒体记者于敢勇)认真收看了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肇庆扶贫干部刘晓林心情非常激动。刘晓林表示完全赞成、坚决拥护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必将极大鼓舞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作为一名有十多年一线扶贫工作经历的驻村干部,刘晓林深有感触:人民群众的幸福,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追求和目标。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刘晓林等驻村干部就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的严格考核标准,前所未有的脱贫重任开展扶贫脱贫工作。
除了做好符合政策性兜底贫困户的工作以外,刘晓林还十分注意帮扶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他们脱贫。“我们在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考虑群众接受程度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帮扶计划,给他们送钱送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他们送技术,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刘晓林说,“我相信,只要按照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的去做,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就一定能帮助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让他们和全国人民一起走上小康路。”
汕头市潮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丽凤
基层干部更要情牵百姓
广州日报汕头讯(全媒体记者陈家源通讯员曾龙)“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作为基层宣传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3月20日,汕头市潮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丽凤尽管有外出公务在身,仍在途中通过手机观看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的直播。
细心的黄丽凤留意到,习主席讲话期间全场响起了多次雷鸣般的掌声,“特别是讲民族精神的时候,非常振奋人心!”她对习主席重要讲话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在黄丽凤看来,习主席的讲话饱含深情地颂扬了中国人民的四个“伟大精神”,整个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也是“人民”这个词。“习主席心忧天下,我们基层干部更要情牵百姓。做好人民的勤务员,是总书记的伟大号召,更是我们基层公仆的朴素追求。”黄丽凤说。
“习主席说,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走好‘新长征’的每一步,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伟大‘中国梦’。”黄丽凤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我们相信,要幸福就要奋斗,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彭晓新
创文以利民惠民为导向
广州日报中山讯(全媒体记者姜永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中山自年以来连续五届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实践范例之一。中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彭晓新介绍,年,中山开展了旨在提高公民素质的“全民修身”行动,并制定了五年行动规划,效果非常显著。彭晓新举例说,年广州日报与中山市文明办、中山市交警支队联合推出的“车让人”活动,持续至今已近五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彭晓新介绍,中山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特点是,以利民惠民为导向,从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入手,通过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自年起至今,中山大力推进“全域文明”建设,将文明创建工作从主城区向镇区和农村拓展,加快建设全域化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已经形成家庭、社区、村镇“三位一体”的全域文明模式。
江门市妇联副主席苏慧芬
好家风支撑起好社会风气
广州日报江门讯(全媒体记者严建广)“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下一代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幸福美满。家庭和谐了,幸福了,整个社会风气自然就好,社会才能和谐。”江门市妇联副主席苏慧芬说。
苏慧芬说,近年来,江门市妇联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家书征集”、“家庭教育大讲堂”、“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亲子互动等活动,推动社会各界对家庭、家教、家风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ms/1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