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有个镇,名字叫棠下,好山好水好风光,还出了三个大院士——陈垣、陈灏珠、郭景坤,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小编带您逐个去了解~
陈垣
陈垣(.11.12-.6.21),汉族,祖籍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年,任辅仁大学校长。-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蓬江区在纪念陈垣诞辰周年时,挂牌成立了陈垣图书馆(即蓬江区图书馆)。
△陈垣图书馆
△市民在陈垣图书馆借阅图书
陈灏珠
陈灏珠,祖籍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中国心血管病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主任。为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心血管病内科诊疗的研究工作,对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诊治的研究有丰富经验。医院专家、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总后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陈灏珠院士受到江泽民主席接见
在内科领域特别是心血管病的临床方面造诣很深,率先作冠状动脉造影和腔内超声检查;率先用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达国际先进;率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并阐明其原理。在国内外首先应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救治奎尼丁引起的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成功。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对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和教学成果等一等奖8项。
△今年四月,陈灏珠院士回乡省亲时,区委副书记、滨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棠下镇委书记邵建(右一)与陈灏珠院士合影留念。
陈灏珠院士为新中国医学界培养了一大批医疗、教学和研究人才。主编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参考书《实用内科学》、《心脏导管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心脏病学》、《实用心脏病学》、《心血管病诊断治疗学》、《心血管病鉴别诊断》、《心血管病新理论和新技术》、《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和《起死回生例》等著作成为一代临床医生的必备教材和参考书。培养了24名硕士研究生、51名博士研究生以及4名博士后。年获得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年“心血管内科继续教育十九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年获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特殊贡献奖。年获《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周年贡献奖。年捐资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金基金”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医学生完成学业。郭景坤
郭景坤,祖籍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年、年先后被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WAC)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计划新材料领域第二届首席科学家、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
?郭景坤院士长期从事陶瓷材料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高铝氧高频绝缘瓷与金属的真空气密封接工作中,深入研究陶瓷/金属封接机理,提出的活化钼锰金属化方法,适用于多种氧化物陶瓷及蓝宝石单晶与金属的封接,提出的铂金属化法适用于酸碱环境中应用。20世纪70年代起,他从事陶瓷材料的强化与增韧研究,所提出的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在我国空间技术上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他从事多相复合陶瓷及陶瓷发动机材料的研究,并致力于对陶瓷材料的设计。20世纪90年代,他着手纳米陶瓷研究,特别是高性能陶瓷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参与组织了中国首台有若干陶瓷部件的柴油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工作。他发表学术论文余篇,编译、出版专著14部。
郭景坤院士因研制成综合性能极为优异的碳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他还获得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来源:蓬江发布)
看完别急着走哦~记得戳下面的大拇指,给发布君赞一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ms/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