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江门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扩面提质,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升垃圾分类的效果,日前,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联合市文明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举办的年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如何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主动性?
在上周六举行的“分类时尚角”“垃圾分类,共同缔造”垃圾分类主题沙龙活动上,参加活动的市区社会各界代表建议,要加强垃圾分类全流程宣传,让市民更多了解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提高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消除市民对收处环节的疑虑
自江门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大多数市民已经知道垃圾分类。但是,一些社工机构等组织的调查、日常访谈发现,市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还不太高。
为什么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高,参与度却比较低?参加活动的人士普遍反映,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市民觉得自己做了分类投放,但是运输时却混在一起拉走,并没有达到垃圾分类的效果。在年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评选活动的问卷调查中,也有市民表示:“开始时在家是按要求分类了,但看见环卫人员都是全部垃圾桶‘一锅端’,白分类了,后面就不分了。”
参加活动人士建议,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做好垃圾运输监管,确保分类投放后的垃圾能分类收集运输。另一方面,要加强运输、处理环节的宣传。“垃圾分类宣传不仅要告诉市民怎么分,还要让市民知道分类后是怎么运输、处理的。”晨光社工工作人员陈艺燕建议,向市民印发关于垃圾运输、处理的宣传单张,组织市民参观垃圾运输、处理流程,让市民了解运输的监管措施,亲身体会分类处理的效果,既解除市民心中的疑虑,也会提高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五步走”试解“不执行”难题
今年,蓬江区探索社工机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3家社工机构共名社工将进驻蓬江区中心城区30个核心社区,引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联动社区整合资源和力量,开展桶边督导劝导、积分管理以及上门宣传等行动,推动多方力量共建生活垃圾分类。
但在沙龙上,理想家社工工作人员林嘉超反映,在调查中仍发现有不少市民对垃圾分类存在不了解、不认同、不执行现象。“我们调查发现,不执行的现象尤为突出。”他说。
如何解决市民垃圾分类“不执行”难题?林嘉超建议,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日常工作中可以采取“五步”工作法,即:一问候,遇到市民投放垃圾,清洁工、垃圾分类督导员要主动打招呼;二宣传,清洁工、垃圾分类督导员要主动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等;三开袋,清洁工、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导市民开袋检查垃圾;四鼓励,清洁工、垃圾分类督导员对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给予鼓励;五分拣,清洁工、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居民一起分拣垃圾。“通过这五步走,可以逐渐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积极性、正确率。”他说。
江海区垃圾分类事务中心主任林卓钦表示,今年6月起施行的新修订的《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实行管理责任人制度,也明确了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要加强相关执法力度,解决“不执行”等问题。
多途径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
如何提高各方积极性,形成垃圾分类全民参与氛围?
垃圾分类新时尚宣讲团项目负责人李群娇建议,垃圾分类宣传要多样化,比如举办宣讲会、互动游戏、桶边督导等。而陈艺燕建议,服务也要多形式,除了宣传单外,还可以制作水杯、环保袋等小礼品赠送给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既宣传了垃圾分类,又可以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目前社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工作的热心人士相对比较固定,李群娇建议,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予他们一个“名头”,比如“楼长”之类,鼓励他们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带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林嘉超也建议,可以结合五个“教”来发挥参与垃圾分类的各方力量的角色作用。“五个‘教’即管教,管理社工义工到位;说教,利用威望,说服居民去分类;身教,从自身做起,家庭做起;请教,社区好的建议、做法,去请教、积累经验;传教,利用自身来引导居民做。”他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rk/1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