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从广东第二,到湾区倒数留给江门的时间,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20-10-17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马上就是春节了,侨妹先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年,在这一年中,江门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期许,兴奋之余,也夹杂些许失落。在侨妹眼中,更多的则是感慨。最近,粉丝的一句话引发了房姐的思考,很朴实,但又值得深思:江门的发展,不能心急。这句话激发了我想为大家做几期专题的想法,又刚好年江门有些挺重大的新闻刷屏,所以今天侨妹和大家聊聊,对江门未来的看法。01当下的江门需要什么?许多人会认为是提高基础城建,增加配套,规划更多的市内交通;也有人认为是要发展教育,建设新学校提供优质学位等等。上面所讲述可以概况为一句话:“一个人在这里定居之后,能享受到的东西”。也就是把1发展到的过程。但在我的层面来看,目前江门更需要的是:“把人吸引到这里定居,增加人口总量,发展产业,发展配套,发展经济”。也就是,从0变到1的过程。而实现经济飞跃,城市更好发展,优质人才,必然不可或缺。就拿大湾区来说,来看年GDP排行前四的广、深、莞、佛等城市,这四个城市都有个十分显著的相同特点: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超高的GDP。为了抢更多的人才,各大城市近几年也频出人才政策,广州、深圳年年增人口分别达40.6万和49.83万。没错,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而且是优质的人才,三四线城市在抢人,一二线城市就抢得更凶。对江门来说,把1发展到并不难,真正困难的则是如何把“0变成1”,它意味着要去跟其他城市“抢人”。▲制图:广州房产怎么抢?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三个方法:第一是发展高新产业,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引入高科产业,提供工作岗位并吸引人才进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拉拢人口。发展产业与吸引人才,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方法。▲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第二是建设大学高校,据第一财经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的权威新媒体DT财经,对全国39所一流高校公布的毕业生本省(市)就业率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平均有43.6%的学生,最终留在了母校所在地。虽然这个数据是针对“一流大学的”,但也可以发现,一个大学对于城市“留人”有多大作用。对江门来说,如果一个大学每年有这么多毕业生会留下,长此以往会提供多少人才,不难想象。第三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把新会和一二线城市连接起来,交通越通达,人口来往就频繁,把人留在江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在城市发展初期时,太依靠城市轨道交通吸引人,也会成为“江门居住,广深上班”的卫星城,因而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建设发展改变。而单看这三点,不说广深佛莞,就拿珠海中山来作比较,江门目前的城市竞争力都只能算较弱的水平,需要提升改善的方面很多。不过,政府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别是新会,近几年来为城市发展所做的努力,真的比过去多了很多很多。▲来源:新会微区长GDP增速达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继续上升,成绩斐然。因此,这一期,侨妹着重讲新会。02投资上百亿,建大学,抢人才最让房姐感受到城市力量的,则是新会高等教育的兴建。就在去年底,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示《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2亿,首期投资26亿,地址选择在新会的崖门。按照规划,将在年6月建成,将有个学位提供。▲华立学院备案没错,在其他区大力推进中小学等初级教育的建设发展时,新会已经将目光放到高等教育了。其实中小学对于新会来说也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大学学位承接,新会学子高考之后也只能升学到广、深、珠等其他城市。而上文也提到,相关统计发现最终留在了大学母校所在地的毕业生,占比达4成,这可都是实打实的人才啊。而且,江门单靠五邑大学一所本科院校和两所专科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广州拥有83所高校;深圳光大学城就有3个,高校14所左右,到年将达到25所左右。▲深圳大学因而新会,在江门高等教育还处于比较缺乏的尴尬期,就抢先开始发展高等教育,这一举措是绝对正确的。而当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工作城市的首选,无疑就是新会。此外,光在这一年时间里,新会高校传出新动作的,就有好几个。年2月底,江门华商教育城(一、二期)建设项目备案,拟建设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华商教育城生活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技术大学,计划年6月建成。同日,华立科教城(首期)建设项目备案,拟建设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转设职业学院),计划年建成。6月25日,《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南校区)规划方案》公示,还计划5年内升格为应用型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届时实现全日制本科生在校生规模人。▲学校规划没错,-年,新会将有多所高校建成投用,这并不是画饼,而且实实在在的准备建设了。但是,侨妹始终觉得,五邑地区的高水平大学还是太少,高端人才支撑不够,创新短板还是存在。截至去年10月,新会区共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4家,省级博士工作站4个,共有博士、博士后人才仅41人。而去年深圳在站博士后达到人,新引进的博士后同比增长40%以上;同为珠江西岸的佛山有61家、在站人数93人,珠海40家、在站人数50人。(统计:中山南日)因此,侨妹还是希望新会可以引进更多本科大学,引入高水平的高校,吸引更多人才,对优质人才的输出也会增加。▲暨南大学新会要做的,还有加快湾区一线城市的对接。03对接广深,对接湾区,承接高新产业转移著名楼市媒体大V城市战争曾发表:一个城市的崛起,其发展模式无非有两种。一是利用海洋、港口、地理位置等天然优势自成一体,靠自己打天下。二是依靠周边城市的资源辐射和扶持带动。第一种要求十分苛刻,即便是深圳,如果当初没有香港和广州的带动,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只不过深圳本身的地理优势就十分强大,看上去更像自成一体。因此,新会如想要更快的发展,除了上层规划之外,还要主动对接广深,构建更深层次的联系和合作,让一线城市的资源源源不断的向新会“输血”。▲江门高铁站但不得不承认,相较于中山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新会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劣势:与广、深、港、澳都不相接,如何有效对接广深,是一个难题。不过,随着科技发展,轨道交通的普及和提速,新会对接湾区,与大城市的资源连通也能密切起来了。即将正式投用的广东第四大枢纽站——珠西枢纽江门站,就将是未来新会联络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重要窗口。▲江门高铁站内景而且,深茂高铁(即将开建)、珠江肇高铁(力争今年开建)、深南高铁(规划中)等多条重要交通线路已经拥有新动态。轨道飞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拉近湾区7大城市——广、佛、珠、中、深、江、肇的时空距离,突破自身壁垒,加快融入湾区交通网。▲江门高铁站航拍更深一层来讲,新会通过高铁站的优势,也将在未来率先承接珠江东岸输出的红利,成千上万人流也将在此汇集,中转。如今,距离高铁站预计完工交付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江门市域铁路系统规划其实上文这么多内容,也可以说是小城市往大城市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但真正难以把握的,还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协调性。也因此,单靠其他城市对新会的资源输送,是远远不够的,新会本身的“造血”能力,更加重要。04有海、有地,新会资源极为丰富首先,新会本身经济底子并不差,40年前,整个江门的GDP甚至排名广东第二,其中新会的经济贡献更是十分巨大。但由于地理位置,加上其他种种因素,其他城市在资源互通整合、飞快奔跑时,新会就明显脱节了,导致今天经济体量远不如广深佛莞。但即便与广深不接壤,新会本身的资源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是丰富的海洋资源。新会南部,就是银湖湾滨海新城——大广海湾滨海核心区,就在去年公示的《湾区纲要》,也着重点名大广海湾经济区(横跨新会、台山、恩平)。可别小看海洋的作用,诸如上海、厦门等一线城市,海洋产业经济的贡献可以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要知道,年上海海洋经济总量已占全市GDP28%以上,海洋经济的势能十分巨大。凭借海洋,依托港口,就能衍生出造船、航运、海洋装备、跨海贸易等数个产业,产生的GDP十分可观。如果新会可以好好打磨银湖湾新城,未来不可估量。▲区位示意图第二,便是广袤的土地资源,新会目前仍有大片的土地尚未开发,例如目前重点打造的枢纽新城、未来发展的重点银湖湾新城,都有广阔而平整的土地。正因为是一片白纸,所以才有描绘新城蓝图的空间,才有大刀阔斧的建设前提。因此,在其他城市如深圳,土地开发资源已经十分饱和的背景下,新会如果可以凭借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好好打磨,或许能在未来,完成一次逆袭。05江门,期待那声虎啸40年前的江门,曾经登上广东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但如今的江门,经济体量只成湾区倒数第二。集聚万千利好的新会,成为了江门弯道超车的关键点。而那一声虎啸,何时能再响彻云霄?留给江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编者注:本文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留言交流。加敏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rk/7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