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媒体聚焦江门日报还原ldquo总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21-4-3
中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10/5218643.html

以墙画、宣传栏融入周恩来总理精神元素的同和公园、被“复原”的农民育种专家周汉华的“试验田”、修旧如旧的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泽镇投入多万元重新呈现周恩来总理于年视察五和二社(今大泽同和村)的“历史足迹”,正逐渐成为群众喜爱的打卡之地。

近年,大泽镇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深挖周恩来总理视察五和二社的红色教育资源,盘活同和村内红色遗址遗迹,结合周总理精神与同和客家文化,配套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打造一条集红色文化展示和党建示范引领于一体的市级“红色村”,使之成为一个有深刻思想内涵、有丰富文化底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红色教育阵地。

《江门日报》报道

A“年,周总理来过我们村”

大泽镇同和村,是一条始建于中华民国初期的典型客家村落。背靠圭峰山西山脉,一年四季都仿佛披着碧绿色的锦袍,村民纯朴好客。走进同和村,只要提起“周总理”,村民无不骄傲与自豪:“年,周总理来过我们村。”

“年7月2日,吃完午饭,周恩来总理没有休息,在新会县委第一书记党向民的陪同下,乘车前往大泽区五和乡农业合作社视察。”同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文杰告诉记者,在五和二社社委会,周总理与社委会主任钟丁财等30多名社委干部和社员代表座谈。在了解粮食生产、收益分配、社员家庭副业等情况后,周总理称赞合作社办得好,提出要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社员收入。当日,周总理走访农户,视察网山“荒山变果园”现场,并指示“要把山区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被“复原”的农民育种专家周汉华的“试验田”。

“傍晚,周总理乘车去探访了同和村农民育种专家周汉华。”吴文杰介绍,周总理来到试验田,认真调研了周汉华的杂交水稻研究后,亲自到周汉华家里,爬上楼阁察看周汉华保存的各种水稻良种标本,然后来到晒谷场。周汉华搬出家里唯一一把有靠背的竹椅,请总理坐,总理却坐在一张四脚板凳上,拉着周汉华坐在这把竹椅上,两人一左一右,促膝长谈。周总理详细询问周汉华开展水稻杂交育种的过程、碰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等。当了解到由于参观人数过多,对周汉华的试验工作有妨碍时,周总理当即责成当时的新会县委拟个办法加以解决,以保证周汉华的试验顺利进行。“临别前,周总理把从北京带来的一盏空气电池灯送给周汉华。直到晚上9时左右,周总理才离开同和村返回会城。那个时候,周总理还没有吃晚饭。”吴文杰说。

据悉,为了保护好“周恩来总理到访五和二社”这个珍贵的历史遗产,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泽镇先后投入资金,对旧址进行修缮,精选有关当年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时的照片、题词和实物,以及老党员的口述资料,对旧址进行重新布展,于年11月正式挂牌为“新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后,陆续成为“新会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年2月17日起,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周总理对五和二社的视察以及总理朴实无华、心系民众的高尚品格,铸就了一座伟岸的丰碑,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大泽镇党委委员李小玲表示。

B五和二社之行是周总理求真务实精神的体现

周恩来侄孙女、广东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晓瑾,可能是对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这一历史了解和研究最为深入的人。

多年来,周晓瑾一直不遗余力地搜集资料、撰写专著、出席演讲、参与研讨,专注于周总理精神在广东的传播和宣传。作为一名高级记者,周晓瑾自年以来先后多次到访新会,到过大泽镇同和村4次,采访过农民育种专家周汉华的妻儿及同和村干部,掌握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并写下《“别把我和群众隔开啊!”——周恩来总理年视察广东新会记忆》一文。

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意义和精神内涵何在?周晓瑾认为,在全国众多县域中,新会是周总理唯一一个花7天时间视察的地方,五和二社之行充分体现他朴实无华、实事求是、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

周晓瑾(右二)和周汉华的家人见面。

“年已六旬的总理与20岁的农民专家时而站着,时而蹲下,时而弯腰,时而抚着稻穗,细心地盘数株数、实验品种、特性、培育期,你问我答,非常细致深入。”周晓瑾告诉记者,周总理在五和二社还察看了周汉华培育试验的海岛棉和剑麻,而她在多次深入走访中,掌握了很多细节。“当时,周汉华说经费困难,缺少水稻试验的必要工具和仪器。周总理马上请秘书把带来的一盏空气电池灯拿来送给周汉华,告诉他那盏灯可以用8个月,还手把手地教他使用。”周晓瑾说。

“为了准确掌握粮食的亩产量,周总理坚持到田头去,摸摸稻穗、问问农民、看看生产。五和二社之行正是周总理质朴而真实的精神写照,从言行、举止、态度,无不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朴实无华、心系民众的高尚情怀。”周晓瑾表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我们要珍惜这一笔精神财富,不辜负当年周总理对我们的期望。

“视察五和二社是周总理了解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农村合作社发展及粮食生产情况比较重要的一站。”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弢说,周恩来总理于年6月底至7月到广东、上海等地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带头贯彻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二是他对全国的“大跃进”的形势,常常自感估计不足,很想到农村走走,接触一些合作社、工厂、学校,了解一些真实情况,以便心中有数。

记者了解到,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新会县五和二社青年周汉华用水稻和高粱杂交,创造出穗大、粒多、抗风、抗病力强的水稻优质品种的新闻,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6月30日,周总理带着一位科学家飞抵广州,再到新会调查水稻育种情况。7月2日,在大泽五和二社,他详细听取周汉华关于水稻育种的情况汇报,亲自到试验田察看稻苗。在调研过程中,周总理特意询问水稻亩产能否超千斤的问题。

“这个调研,对周总理客观地分析‘大跃进’中的一些生产指标问题,帮助很大。”陈弢认为,五和二社之行充分体现了周总理求真务实、躬行实践,反复倡导“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的精神风范。这正是当前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课题。

C还原“总理足迹”,让红色记忆永续传承

年,周总理轻车简从,来到五和二社。在村口下车,一边步行一边听村干部汇报工作,在五和二社社委会与干部座谈交流。座谈结束后,到社员陈福林家中察看、拉家常。之后,到网山(同和村地名)察看经济作物生长情况,参观青年农民育种专家周汉华的水稻试验田,听取周汉华介绍水稻育种以及试验田的情况。最后到周汉华家中,察看水稻杂交良种标本,在周汉华家门前的晒谷场促膝长谈……事隔62年后,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走过的历史足迹,如今正在同和村被原汁原味地还原成“现实”。

今年,为了深挖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阵地教育作用,弘扬红色精神,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泽镇投入多万元对五和二社进行了升级改造,使“红色同和”正式成为很多人的打卡之地。

融入周恩来总理精神元素的同和公园。

坐落在村口的同和公园,是为纪念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而建,由墙画、宣传栏、休闲广场等构成。为了让党员干部进村就能直观地了解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的历史和意义,大泽镇政府在公园广场雕刻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寓意“重温总理足迹、牢记初心使命”。公园内设有19块展示牌,分别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周恩来总理诞辰周年纪念日上的讲话及周恩来总理视察五和二社时的各个场景。

同和第四小组队址。张奕维摄

同和公园一侧,是同和第四小组队址,在展示客家文化、还原生产队时期队址原貌的基础上增加党建元素,建成村民小组党员活动室。队址入门左墙有党徽、入党誓词、党员的义务及权利等,背面有党徽的变化史,正面和右面则展示了客家同和人的老物件——风谷车、打谷桶、水缸、木犁、石磨等。

“周汉华试验田”位于网山山脚,种有水稻、玉米、甘蔗、柑橘、豆类等农作物,田间搭建的茅草房、稻草人和耕牛,农味十足,生机盎然,复原了当年周汉华试验梯田以及周总理视察农作物时的情景。

沿着村道,很快就看到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那是一间典型的客家民居,据说始建于中华民国初期,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五和二社社委会办公场所。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青砖灰瓦,斑驳白墙,深深地烙印着历史的记忆。推门进去,内有当年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时的照片、题词和实物等。目光转处,历史从图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中走来,仿佛让人看到当年周总理与同和村干部、群众热烈座谈的场景。

7月10日,周恩来总理的侄孙女周晓瑾出席大泽镇主题党日活动,重走周恩来总理当年走过的路,既亲切又激动。看着同和村保存完好的“红色记忆”,周晓瑾感到非常欣慰。

周晓瑾在大泽镇给党员干部上党课。

“对于红色文化旧址的保护,大泽镇非常重视,做得不错。同和村的‘总理足迹’大体保持原貌,修旧如旧,可以让群众真实地感受周总理朴实无华的光辉形象,非常好。”周晓瑾告诉记者,“文革前,爷爷到过广东20多次,经常和我们家人见面。‘洪湖水浪打浪’这首革命歌曲,就是爷爷教我唱的。今天,我来到大泽镇,重走爷爷走过的路,以此怀念爷爷,感到非常亲切。我相信,新会区的干部群众来到这儿,同样能像我一样真切地感受到周总理平易近人、求真务实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距离感”。

“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及周边配套升级改造工程启用后,我们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推广、统一服务的理念,打响红色同和、生态同和的品牌,全面提升红色教育的功能。”大泽镇党委书记刘洪斌表示,大泽镇将继续完善配套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及周边配套升级改造工程,不断还原旧貌并注入新时代文明建设,增添党味元素,加快同和礼堂的建设进度,争取在今年12月完成第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让红色记忆永续传承,我们要努力在弘扬周总理精神内涵上下功夫、积极挖掘总理视察五和二社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把同和村打造成一个有深刻思想内涵、有丰富文化底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红色教育阵地。”刘洪斌说。

记者手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讲到周恩来总理的革命理想,周晓瑾几度哽咽、落泪;谈到周恩来总理五和二社之行的各种细节,周晓瑾滔滔不绝;对周恩来总理喜爱的革命歌曲,周晓瑾饱含深情地引吭高歌……7月10日,周晓瑾以这样的方式,在大泽镇给新会广大党员上了一堂感人而生动的党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周总理的新会足迹,无疑是留给新会最鲜活的教科书,是传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宝藏。

周总理视察五和二社的历史,在老一辈的同和村村民中,人尽皆知。采访中,但凡提起周总理,村民们就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年,周总理来过我们村!”脸上是满满的自豪。

湛蓝色的天空下,同和村这片地处圭峰山脉西部的村庄,显得格外静谧、厚重。村中新建的同和公园、“复原”的周汉华水稻试验田、“修复”的五和二社社委会旧址……一字一画、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寄托着新会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无比敬仰之情。

“还原总理足迹,让红色记忆永续传承”。这是大泽镇对周恩来总理于年视察五和二社的历史足迹升级改造的初心所在,也是打响“红色同和、生态同和”品牌,全面提升红色教育功能的主要目的。

来源:江门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s/8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