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我们了解了加拿大长老会进驻江门北街的原因和经过。本节我们重点介绍加拿大长老会在江医院(医院前身)。
(本节医院陈江谊主任提供,特此感谢。)
一、医院的建立
年,加拿大长老会女子传教会(Women`smissionarysocietyofthePresbyterianchurchinCanada)派出的第一位传教士:来自新斯科细亚省(NovaScotia)的马凯(WilliamRoderickMcKay,M.A./B.D.文学硕士、神学学士、中文名祁威霖)及其夫人到达澳门,为进入江门做准备。随后,教会又派遣Isabella.C.Little、JessieMcBean(医学博士)、J.A.McDonald(医学博士)等几位医生到澳门。
年,祁威霖在江门北街靠近海关的地方,租赁民房3间传教。JessieMcBean和J.A.McDonald各使用一间房子作为诊所,男、女病人在不同的时段前来就诊,诊所的名字叫“farfromhealthy”。
教会诊所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个盲婆,名字叫“张阿姆(ChungAMo)”。Jessie描述了诊治第一批病人时的情况:“当地人非常的贫穷,吃饭都成问题,不用说支付医疗费用了,然而他们对这些外国医生却非常尊敬,看病常付给小费,虽然数量极小,还不到一分钱,但却非常真诚,外边用红纸包着,让我和Dickson非常感动。”同时,教会在外海和石岐也分别建立了诊所,开展医疗工作。
根据Jessie的报告,仅年4月份,她处理的病人就有人。同时,McDonald医生也被海关指定为特约医生。
年,通过一个中国教友的担保,加拿大长老会购买到了位于北街的一片土地,医院和学校。
年财产在江门的担保工作完成,原医院。后来通过协商,加拿大长老会女子传教协会(Women`sMissionarySociety)和多伦多对外传教会(TheForeignMissionBoardoftheCanadianPresbyterianChurch)同意出资墨西医院,医院的设施。
医院的建设开始了,首先在靠近河边的地方建起了堤坝。第一期工程包括:4座传教士的宿舍、男子寄宿学校、带有隔离医院。
年2月6日,医院终于建成,并于同年6月开张,医院,同时以蒙特利尔圣保罗教堂刚退休的第15任长老JamesBarclay博士夫人MarionSimpson的名字取名为MarionBarclayHospital(formenandforwomen)。
3位中医院,计划培训成为护士,护士之家也已建立。McBean带领一位中国女医生(Dr.Ui)医院的治疗工作,McDonald医院的工作。
二、已被拆的医院旧建筑群
图:医院院徽
在今天的医院急诊科的门前,医院的院徽,医院的仁济楼图案,可惜的是这个建于年的历史建筑,已于上世纪80年度~90年代时被拆,原址在现医院信息科办公楼和肿瘤科楼附近。
仁济楼的设计为综合布局,主楼顶部书写“医院及”字样,两翼分别为男女病房,共有35个床位,中部是两院共用的药房、小教堂和手术室。由于当时加拿大为英国殖民地,因此该建筑是浓郁的英式风格,与前面章节介绍过的亚细亚石油公司的建筑风格接近。
图:医院仁济楼
图:医院仁济楼
年同期建成的还有4座传教士的宿舍,在仁济楼后面。已被拆,原址在现在的内科住院楼和礼堂处。
年医院新大楼建成,年后称解放楼。上世纪90年代解放楼被拆,原址在目前肿瘤科大楼处。
图:仁济楼与后方的宿舍楼,左面的解放楼当时还未建
图:解放楼
以上几栋历史建筑未能保存下来,十分可惜。
三、医院的发展
年6月医院开张。医生JessieMacBean(女)和J.A.McDonald,分别医院的工作,还有2位他们带教的中国实习医生,毕业于广东的医学学校。
年4月,Jessie到期休假,回到加拿大,年,McDonald也到期休假,医院,留院的2位中国医生因医院运作,同时其中一位女医生(Dr.ui)因病不幸去世。故医院在年是处于关停状态。
年,Jessie回到江门,医院重新开始运作。年,每周约有-位病人来院就诊,全年住院病人数为94例,病人包括基督教徒,而更大部分的是非基督教徒。3位中医院,计划培训成为护士,护士之家也已建立。
年,医院首位护长,加拿大注册护士HelenLenaShearer医院,开始男女2院具体的护理工作和培训,2位医生也参与了护士的培训工作,用中文上课,护校的第一堂课有12人参加。护校在中国护士协会注册,并按协会要求的课程进行3年学制的授课,毕业考试的试卷直接由北京寄来,每年大概有10人毕业。
年,病人数急速增长,病人包括受伤的士兵等。年,住院人数增加为人,年为人,年为人,医院的阳台都用作了加床,多位经培训的本土医医院,Dr.McDonald和Dr.MacBean分别带领他们在护士协助下完成男院和女院的医疗工作。另外男院有一名药剂师、女院有一位盲人姑娘教授护士按摩技巧及处理病人。
除日常的医疗教学工作,医生还要出诊和到外点门诊。在门诊方面,医院实施的是诊所日(dispensarydays):每周北街2次、江门市区2次、新会1次,还有外海及沙坪点。病人在指定时间来到看病。当时门诊的常见病主要有:眼病、传染病(疟疾、痢疾)、春夏季大量的热水烫伤等。病人进入诊所时要花2分钱买一木头做的票据,然后坐下听一段福音或进诊所前与姑娘或牧师交谈,然后再看病。
在康复的过程中,很多病人进入了教会,最著名的例子是江门棉布商卢维德的兄弟卢维汉患肺病多年,病情严重,被医院医好,他后来带领全家几十人一同入教,同时把子侄国潮、国振及国荣等送入教会的启智学校就读,影响极大,很多江门商人及其他阶层人士也先后入教,医院的声誉在社会中也由此传开。
医院的运作在开始时便定位为自负盈亏,除2位外国医生的工资由教会支付外,医医院自身解决。医院收入主要是医疗服务收费,但当地贫穷,加上军阀内战,受伤士兵等的支出可能无法收到。医院的运作及存在,McDonald医生联系海关(年)及美国标准油公司(年-年),做这些单位的特约医生,使医院的医疗传教基金能等到保障。
年1-4月医院的医疗开支包括:门诊、出诊等为.8墨西哥比索,而收入为.75比索,负了约30%;年1-3月,McDonald休假回院并担负指派医生后,医疗基金收入为.94比索,同期支出.72比索,实现盈余。到年,医院知名度的增加,病人来源增多,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包括McDonald担负指派医生的收入,基金收入为比索,医院运作得到了保证。
年,教会派遣的医生GeorgeG.Wannop(高斐露)和注册护士BessieF.Baty医院。中山石歧的教友筹款5万比索在石岐(石岐下基安栏路)医院(医院),由医院负责管理,高斐露后来被指派到中山工作。
年6月在上海举行了第四次中华基督教年会,加拿大长老会加入了成立于年4月的中华基督教广东大会议,江门教区的W.R.Mckay和EthelC.Reid参加了会议,该会改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大会”,医院名义上归属于该组织。
年3月,粤军梁鸿楷讨伐江门军阀陈德春,医院治疗。为了缓解人手的不足,年,教会又指派VictoriaCheung(张肖白)和WallaceB.McClure(吕怀德)加入,张肖白医生于年10月11日来院报到。
年,医院新大楼建成(年后称解放楼,已拆,原址在目前肿瘤科大楼处),医院搬进新楼,医院留在原处,医院病床增至60张,同时添加了自动蒸汽消毒炉、现代的手术台等。
年3月,中山医院开张,高斐露医生任第一任院长。6月10日,加拿大的三个基督教宗派:循道会、公理会及70%的长老会堂会,合并为加拿大联合教会,医院也归入加拿大联合教会(unionchurchofcanada)。医院的院长JessieMacBean医生因反对加入联合教会,离开了医院,到广州美国人开办的夏葛医学院(HackettMedicalCentre)继续以长老教的名义任教,直到年退休回国。
年,上海发生五卅事件,6月广州发生沙基惨案及省港大罢工,国内反西方运动达到高潮。为了安全,医院的主要人员,包括:MacBean、张肖白、McCLURE撤离到香港,高斐露也从中山撤离,回到加拿大,医院被迫关闭。8月,高斐露和护士BessieF.Baty回加拿大后于宣布退休,没有再回江门。McCLURE去了新加坡的一条船上当外科医生。
年初,医院关停半年后,国内形势逐渐平稳,教会的W.R.McKay牧师、T.A.Broadfoot牧师陆续回到北街,医院被抢掠了,医院损失了价值约比索的病床。McDonald医生也在年1医院,一医院,医院的工作部分被恢复。张肖白医生回到江门后,被派到中山,医院的日常工作恢复。
年,国内基督教的本色化运动(自立运动)不断高涨,广东最大的基督教会组织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通过《收回教会主权大纲》,逐渐把教会的管理移交给华人。通过谈判,加拿大联合教会同意在年将教会工作移交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江门基督教各教派及中山的中华基督教会各教堂除同寅会之外,联合组成基督教广东协会第十区会。但医院在年前不会被移交。
年,McCLURE休假回加拿大,并获得多伦多大学的公共卫生学位,医院唯一一位接受过此类培训的医生,医院检验科和院感科的鼻祖和奠基人。
年,医院终于通电和用上了自来水,江门首个种牛痘门诊也在这年开放。医院的病人数不断增加,年全年住院人数为例,门诊有例,手术例,但医护人员的数量极度不足。张肖白医生在她的报告中提到了当时的情况:医院妇儿床位有40张,共18名护士,12小时班制,1个月仅有半天休假,可见工作的艰辛。
年8月,张肖白休假回加拿大,期间,医院在美国订购了医疗仪器。年10月张肖白回院,教会派驻的注册护士MarjoryMckay医院服务。
医院服务了25年的J.A.McDonald医生正式退休。
年,医院。教会又派遣了JackR.Lind(练约翰)医生来院继续工作,他的夫人是一位护士,医院服务。10月,张肖白医生被教会任命为医院院长。
年,另一位医生RichardL.Cockfield与夫人也医院,他夫人也是护士。张院长在美国订购的仪器也在年运达,这包括:Elliot30毫安x光机、石英灯、冰箱、气管切开的插管等设备,这些设备在当时的华南地区是最先进的。
年,由于西方爆发经济危机,也影响了教会的发展,年,加拿大医院20%的经费预算,医院,在张院长的努力下,医院被保留了下来。
医疗费用的增加使住院病人从年的例下降至年的例,年的例。而男性门诊病人从年的例大幅上升至年的例,这可能与贫穷病人因经济问题无法住院,只能在门诊解决有关,医院门诊通常是提供饮食服务的,也为病人节省了部分的费用。由于人手问题,门诊不得不每周只开放2次。张院长曾因此而向总部提出辞职来抗议,但最终教会直到退出中国时也没有解决人手的问题。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0月,日本飞机开始轰炸江门。末,在最后一届护校的护士毕业后,护校关停,从年末至年末,医院主要的工作转变为协助教会处理从广州涌入的难民及轰炸中受伤的群众。
年3月29日,北街沦陷,医院为英属,未被日本人占领,但病人数急剧下降,年底,医院的外国医生及护士开始撤离,只留下张肖白院长和几位华人医护人员坚守岗位。
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加拿大成敌对国,梅其伟代表日伪政府接管了医院,医院的财产。张院长隐瞒了她的身份,日本人没有把她驱逐到澳门,仍能留住在江门,这样,她成为加拿大留在华南地区的唯一传教士。因张院长拒绝为日本人服务,医院。医院关闭了,医院的财产被医院,院舍成为日军家属的宿舍,学校成为养马场。
张院长在江门开办诊所,继续通过行医,医院名义上的存在和荣誉。
年夏,日本投降,医院,张院长和医院,医院重新开张。年底,李当谨牧师(Rev.DuncanMcRae)回到江门,医院及学校的工作。年,张肖白再次被教会任命为医院院长。吕怀医院,任医院总管。
年,张院长回加拿大度假,与护士RaeIsaac和renemoore一块接受培训后,于年9月再次回江门。
年7月,外国教会在华活动被禁止,吕怀德和外国护士医院,原江门卫医院任指导员,张肖白院长切断了和教会的联系,医院继续服务,自此,医院的医疗工作全部由中国人负责了,张肖白院长主要负责儿科,内科是赵燊医生、外科是吴社景医生、徐冠芳医生,妇科是王淑贤和陈志雄医生,赵娜任护头,医院有床位约张,全院职工共80余人。
年11月23日,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布道干事谭洲龄牧师代表基督教董事会,在医院的住医院的财产移交江门市政府接管,医院易名为“医院”,人民政府正式委任张肖白为院长,医院历史结束。
其后,随着省内行政区划和江门隶属关系的变化,该院相继易名为粤中区中心卫生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佛山专区(地区)医院、江门医院。年11月,定名为医院。
图:医院名称:中华基督教会医院(年前)
图:医院名称:医院(年)
图:医院名称:广东省佛山地区医院(上世纪70年代)
四、曾服务医院的外国医生和护士
医院建立的时候,加拿大教会派出多名医生和护士到江门从事医学传教活动,其中多名是医学博士,客观上为民国年间江门地区的卫生事业带来飞跃式发展,也为今天医院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曾服务医院的外国医生有:
(1)JessieMacBean(-在江门)
医院缔造者之一,医学博士,医院第一任负责人。毕业于多伦多女子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年获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多伦多年轻女子传教社团的主席。年被教会派往南中国,年在北街设立诊所,年医院建成后是医院的主要临床负责人,医院护士学校(nurseshome)的创立者和主要老师,为医院护士的培训作出重要贡献。年,因拒绝所在教会合并进入加拿大联合教会,医院至广州的美国夏葛女子医学院(中山医的前身)工作,以长老会的名义继续传教,是医学院的著名教授,年退休回国。
图:JessieMacBean与护校毕业生合影
(2)J.A.McDonald(-在江门)
医院缔造者之一,医学博士,医院第一任负责人。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瓦利菲尔德,在McGill大学接受教育,年获学士学位,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年被美国长老会派往中国,负责男病人的医疗工作,医院的负责人和临床工作的主力,为医院日后在群众中的声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医院服务了25年,将一生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年退休回国。
(3)GeorgeG.Wannop(高斐露)(-在江门)
出生于加拿大埃德蒙顿,一战期间医院,年毕业于马尼托巴湖大学,年受教会派遣来到江门,主要负责中山地区的医疗工作。年3月,医院中山岐光分院开张,高斐露任第一任院长,年8月退休回国,年10月在埃德蒙顿去世。终年70岁。
(4)VictoriaCheung(张肖白)(-在江门)
年8月19日出生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维多利亚市;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医院实习;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张医院第一个女性实习医师,也是第一位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的中国人和第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医师。年6月,她被长老会指定为传教医生并指派到医院医院,负责女性病人和儿童的诊疗工作。年10月,张肖白被教会任命为医院院长。年她医院的院长。年5月17日因肺癌去世。年,加拿大联合教会把她的名字归类为“缅怀”之列,并认为她是联合教会女子传教会的模范。终年69岁。
图:张肖白(右一)、吕怀德(左一)与医院同事(年)
(5)WallacB.McClure(吕怀德)(-/-在江门)
年2月19日出生于安大略布兰普顿,一战期间服务于法国,后进入多伦多大学学习。年毕业,年至年被派往江门,是医院唯一一位拥有公共卫生学学位的医生,是医院细菌室及感染科的先锋。年第二次到江门,是医院的总管,年离开。年12月20日因心脏病在安大略省的一个实验室工作中去世。终年59岁。
(6)JohnR.Lind(练约翰)(-在江门)
(7)RichardL.Cockfield(-在江门)
出生于多伦多,年皇后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年至年被派往江门。抗日战争时期,他被日本人捕获,第一次逃跑被抓回,被警告再逃会被枪毙,他最终跳到河里,游泳逃脱。后经香港回国,年7月25日去世,终年92岁。
当年曾服务医院的外国护士有:
(1)HelenLenaShearer(-在江门)
年11月13日出生于otonabee的Shearer家族,是GeorgeShearer先生和JanetWeirDavidson女士的女儿。她在KingstonGeneralHospital护士毕业。年10月5日被加拿大长老会派往江门的医院,从事护理和护士培训工作。服务5年后,她回国度过一次假,再回来江门。2年半后,因疾病回加拿大。回加拿大后,她继续从事护理工作,直到年退休。年5月13日独身去世,终年78岁。
(2)BessieF.Baty(-在江门)
(3)MarjoryMckay(-?在江门)
(4)Mrs.Lind(-在江门)
JohnR.Lind(练约翰)医生的夫人
(5)Mrs.Cockfield(-/-在江门)
RichardL.Cockfield医生的夫人
(6)RaeIsaac(?-/-在江门)
年毕业于BrantfordGeneral医院,是最后离开的护士之一。
(7)Irenemoore(-/-在江门)
毕业于ThamesvilleGeneralHospital,-医院工作,抗战期间回国,-再到江门,是最后离开的护士之一。年被派往香港喜灵洲麻风病院从事麻风护理工作。
五、传承与发展
就这样,医院经过了百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洗礼,历尽了战争与和平、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医院(医院)。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大力发展医疗事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在全院医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发展进入新发展期。
特别是近十年,在李宇明、梁伯进等几任院领导的带领下,百年老院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6.5万㎡,建筑面积16.6万㎡,包括外科住院大楼、内科住院大楼、门诊大楼、肿瘤大楼等。编制床位张,现开放床位2张,设临床、医技科室45个。在职员工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临床兼职正、副教授5人,医学博士55人,硕士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拥有国家特殊津贴2人,市中青年专家5人,市名医29人,市名中医2名,市首席医学专家3人。
医院年门诊量万人次,住院9.4万人次,住院手术3.7万例。现有学术机构: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江门市急危重症抢救中心、江门市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江门市临床检验中心、医院生殖医学诊疗中心、江门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江门市泌尿生殖研究所、江门市医学影像研究所、江门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拥有重症医学科、产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眼科、胸外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等9个省级重点专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9个。
医院配备有总值9.45亿元的先进医疗设备,有代表区域中心水平并由卫生部批准购置的PET/CT、当代国际领先水平的层双源西门子CT、全数字化3.0t飞利浦磁共振、德国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机、美国瓦里安医用直线加速器、德国西门子直线加速器、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日本东芝64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1?5T核磁共振(MR)、荷兰飞利浦1?5T核磁共振(MR)、德国西门子机器人臂数字血管减影机DSA、美国GE数字血管减影机DSA、德国西门子数字胃肠机、美国GEDR、荷兰飞利普DR、美国GE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实时三维彩色超声、美国鹰视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超声胃镜、各类内窥镜、多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实验室也拥有能开展分子生物学、基因水平检测的先进仪器。
图:医院全景
翻开医院和医院的历史,我们发现,有一个重要的名字:VictoriaCheung(张肖白)。
在建院初期,加拿大教会准备停办医院时,张肖白的挺身而出拯救了仁济;在日占江门期间,张肖白不顾自身安危,保存了仁济的薪火;新中国成立后,医院,张肖白毅然与外国教会断绝联系,留在祖国,为了新中国的医疗事业燃尽一生,传承了仁济的血脉,也铸造了今日医院的辉煌。
下一期,我们来了解张肖白的传奇一生。
往期精选:
百年海关(第一节)
新宁铁路:一首机器的诗,一个机器的梦
身处排华浪潮中的侨领——陈宜禧
日占沦陷·江会保卫战
人肉搜索:78年前哪支日军入侵新会江门?
民国年间玛利诺会对江门五邑医疗事业的贡献
江门五邑老照片·百年影像纪实
清末民初加拿大长老会进驻江门北街的经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zz/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