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柯/图晚报记者李莉娜/文
白天他是兽医,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专为宠物开具检验检疫证明;
晚上他是音乐人,是宜宾方言民谣乐队“衣湿”的主唱,包揽了乐队绝大部分的作词作曲;
因为梦想,游淼在工作和生活中演绎着自己的AB面。
工作时,他是认真严谨的;唱歌时,他又是放松自在的。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游淼可以很自如地换转,并享受这种人生的AB面。
游子情
写在歌里唱在嘴边
32岁的游淼是宜宾人,如今在广东珠海工作。年,游淼和志同道合的林权宏组建了乐队。因为一个是兽医,一个是老师,乐队名字取谐音就是“衣湿”。
就是这个最初看似不靠谱的乐队,在珠海8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来自广东、四川,甚至东北、西北的音乐爱好者加入。乐队一直坚持把宜宾方言元素融入流行音乐,混搭一下后,在《十三亿分贝》用一首《老子硬是好想哭》(原曲《他一定很爱你》)震惊大张伟,在《中国新歌声》上用了一首宜宾版《双截棍》让原唱周杰伦“拜服”,衣湿乐队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音乐界的爆款。
从18岁离开宜宾读大学,14年来,游淼鲜少回家乡宜宾,然而他始终用宜宾话唱着美食、美景和过去的故事。其中,单曲《打群架》用诙谐的口吻、地道的宜宾方言和别具一格的川剧唱腔描述了小城青年的青春热血与前途困顿;而《墙》《猪头定律》《养虎》等单曲也都从不同的侧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无微不至的观察、鞭辟入里的批判,展现了宜宾寻常百姓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全貌;年,乐队网络发行的改编专辑《宜宾夜市土摇金曲》系列引起巨大反响,特别是《宜宾的董小姐》让大家知道了宜宾城有个大观楼;新专辑《流杯池》,就是以小市民的视角,唱着游子漂泊在外的辛酸与乡愁;一首《走远了》则表达对青春友谊的怀念,成为了乐队的招牌金曲,不少人纷纷称赞它是一首走心的方言民谣。
衣湿乐队以宜宾方言行走江湖多年,游淼唱过的宜宾美食也不少———年一首《不浪漫情歌》横空出世,让全国人民认识了浪漫的宜宾燃面;年,在《十三亿分贝》节目中给汪涵、大张伟、黄绮珊、撒贝宁唱了地道宜宾美食《肥肠汤》;年,在谭维维的邀请下把《芹菜牛肉丝》这道宜宾家常小菜唱上了《中国乐队》。
站在舞台上,游淼俨然成为宜宾的旅游和美食推广大使,他让宜宾方言在民族化的音乐中慢慢散开,也让众人随着歌声渐渐走入宜宾城,了解了这座城的前世今生。
“《川江》这首曲子就是回忆小时候在江边看到的情景;《致三娃》写的是宜宾人每天的早餐、《芹菜“牛肉丝》是对家常菜的记忆”游淼说,自己翻唱和原创的歌曲有乡味、乡音、乡情、乡思,无论走到多远,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忘不掉家乡的旧友,改不掉一口乡音;对家乡的燃面、猪儿粑、凉糕、千张、肥肠汤、豌豆尖都有执着的偏爱,无法割舍。但很多时候,对家乡的眷念只能写在歌里,唱在嘴边。
音乐路
方言孕育音乐情结
生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喝着长江水长大的游淼一直以来专注于对宜宾方言的宜宾方言词汇、语音、方言字及语法的研究。
在宜宾二中读初中时,游淼上学放学往来于以街为市的童子街、民权街。在狭窄的街道两旁,卖鱼的大叔总是光着膀子,卖豆腐的大爷笑声特别爽朗,卖牛肉的嬢嬢站在厚厚的肉帘背后大声招呼声买主,载客人力三轮车吆喝着从人流中见缝插针……这里没有一分钟是安静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宜宾方言不绝于耳,在这种环境下,买主必须得高个八度才能和摊主沟通……
“宜宾人说话很爱加补语,可能是觉得一个词只是简单的说出来带不出强烈而沸腾的感情,再加上宜宾话的尾音压得比较重,一个平淡的词语从宜宾人口中说出来的时候就变得有盐有味了。”游淼说。
就读宜宾市一中高中时,游淼开始收集宜宾方言词汇、语音、方言字及语法,并整理成文章,详细地反映了入声字在宜宾方言中的特点。
阴悄悄、哭兮兮、花朗朗、水氹氹、脑壳头……宜宾的方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印记,同时也是绝佳的音乐载体。
读华南农大时,游淼已小有名气,他把宿舍断电、大学生就业都用宜宾方言歌唱出来,甚至用歌声自嘲自己的专业———畜牧兽医。
“董小姐,你嘴巴向下的时候好乖哦,就像长江里头清澈的水哦……董小姐,大观楼的时间匆匆哦,老板哎请给我一根塔山哦……”“没得一滴滴防备……你存在我深深的脑壳头。”
“十七八九岁,你想出去,就像你的心头有个鬼,诶,有个鬼。二十三四岁,恍兮惚兮的,转来转去就像那流杯池的船,诶,转啊转。水涨水落你都要流出去,想走想留你都要走出去,诶,转啊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音乐。从初期戏谑、调侃、自黑式的翻唱,到后期深沉,自省,人文气息渐重的原创,如今的衣湿乐队被大家誉为国内民谣风潮中的一朵“奇葩”。
年3月10日,一直坚持用宜宾话唱歌的游淼和衣湿乐队回到家乡,这支远在广东珠海的乐队带上最新作品首次亮相宜宾酒都剧场开唱“忘川歌”。
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以宜宾四大地标流杯池、大观楼、合江门、东街夜市四大篇章构成的“忘川歌”音乐会呈现出宜宾脍炙人口的民谣。衣湿乐队将宜宾方言民谣和摇滚乐的完美融合,让一千多名观众体验了正宗的“宜宾民谣,麻辣摇滚”,游淼用歌声告白父老乡亲———宜宾方言歌曲不仅仅意味着乡土气息,它也可以跟普通话歌曲、英文歌曲一样,很抒情,很走心。
方言兴
坚持创作不会停歇
用母语方言创作,最能激发音乐人的灵感。
在创作旋律时,游淼依照宜宾方言的韵律,把歌词变节奏念几遍,加入抑扬顿挫,就有了大致的旋律。在演出时,衣湿乐队的风格以民谣为主,还会加入雷鬼、布鲁斯、Ska、爵士、山歌、地方戏曲、船工号子等许多音乐元素,而每首歌都是用宜宾方言述说的一个小故事,宜宾人的生活也被音乐描述得妙趣横生。
“音乐的秘密,它除了让我大声歌唱,也让大家了解到宜宾更多的风土人情、人情冷暖。就像那些年的粤语歌,有人觉得它好听,就会为它去学粤语。”游淼说,宜宾的流杯池,很多人不熟悉,但自己熟悉,而经过“衣湿”唱了,大家也就熟悉流杯池了。
在游淼翻唱或原创作品中,有的是记录他在宜宾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有的是写对社会的看法,还有的是对不能直言的问题的隐喻。游淼说,每首歌都是对宜宾的记忆碎片。坚持创作,用家乡方言唱歌,是我送给家乡最好的礼物。”
从小专场到乐队比赛,从音乐节到livehouse专场,从巡演到专辑……衣湿乐队不知不觉也就走到了今天。为了把方言歌曲的版图开拓得更宽,游淼正在做一部文学作品———《忘川歌》。游淼说:“《忘川歌》就是邀请了十二位四川、重庆籍的知名作家,他们每个人为每首歌创作一个故事,然后还有些读者来稿,听众来的投稿,还有我自己写的文章,我就会编成一本书,就叫《忘川歌》,这是一个文学拓展的项目,我们想在音乐方面更拓展它的一个内涵。现在就是稿子都已经弄完了,正在准备最后的出版印刷。”
游淼坦言,地方文化元素与外来音乐同样可以无缝嫁接,自己希望通过衣湿实现一个更高的目标———走出国门,办一场演唱会,把宜宾方言唱到国外去。
宜晚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zz/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