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研究如何加强华侨义冢保护,以及如何将弘扬华侨文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等问题,2月20日上午,江门市外侨局局长周文、副局长伍国顺带领侨政科有关干部,到新会区金牛山华侨义冢及爱国华侨郑潮炯故居开展调研。新会区外侨局局长陈振德、区文广新局局长张北迎等领导也参加了本次调研。
当日上午,周文局长一行首先到金牛山华侨义冢开展调研,区文广新局有关领导详细介绍华侨义冢现状和管理情况,以及华侨义冢公园建设的筹备进度。现场,工作人员正重新划清保护区域,清理义冢周边环境。
在听取介绍和考察现场后,周文局长表示,华侨义冢被称为研究华侨史的“兵马俑”,是海外华侨漂洋过海、艰苦奋斗、投身建设而后魂归故里的重要证明,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建议文化部门要加大华侨义冢的保护力度,尽快出台保护和利用方案;侨务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从中深入挖掘华侨义冢历史,将其中蕴含的爱国爱乡、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历史故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
当日,周文局长一行在大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洪斌、镇党委委员梁振华等有关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大泽镇五和村许坑(土名)的爱国华侨郑潮炯故居。期间,调研组听取了郑潮炯的生平介绍,还讨论了郑潮炯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肓基地”挂牌仪式的筹备工作。
周文局长表示,爱国华侨郑潮炯的事迹十分感人,彰显中华民族在国家危难之时,焕发出的巨大爱国热情。他建议,大泽镇政府要进一步清理郑潮炯故居的周边环境,做好故居日常维护工作;同时,要将华侨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
据悉,郑潮炯故居遭受抗日战争时期的洗礼和风雨日积月累的侵蚀,外墙和内部早已破败不堪。在大泽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故居近期已顺利完成修葺,并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座谈华侨文化保护及当前侨务工作
金牛山华侨义冢
据了解,目前我区发现的华侨义冢穴,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华侨义冢。有会城黄坑海槐、黄坑木山、黄坑大槐和金牛山等共4处。金牛山华侨义冢于年5月被发现,约穴,是目前新会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义冢群。该义冢群于年9月被列为江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制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年江门市政府又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今年2月9日,区委书记魏志平等一行到金牛山华侨义冢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办公,提出了保护和利用好华侨义冢的工作要求。要求区文广新局、民政局、外侨局、圭峰会城等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出全区多处华侨义冢的保护和管理方案,根据保护范围,加强周边和内部环境管理,以华侨义冢公园形式设计、建设,投入日常保养性专项维修,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魏志平还提出,在继续跟进、做好有关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的同时,要将华侨义冢打造成我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加强与外侨、海外侨社、教育部门的联系,每年清明节期间举行扫墓祭奠仪式,表达对先侨的缅怀之情,充分发挥华侨文物点的重要价值。
爱国华侨郑潮炯
郑潮炯,出生于新会大泽许坑村。少时往马来西亚、新加坡谋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国内掀起抗日救亡运动之时,他惊闻家乡沦陷、父亲被日寇所害的噩耗,抱着“有国才有家”、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的信念,在南洋各埠义卖瓜子筹款,更以“卖子救国”的义举,激起全球华侨华人捐款抗日救国的热潮。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zz/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