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气和,水调歌头,于琦博士后刚刚给我们写下江门河南岸的近代工业文明的印迹,现在又把我们带向礼乐水乡古时的龙舟竞渡,诸君请看:
水乡骊珠
——记江门市礼乐龙舟民俗文化
作者/于琦
江门国家高新区(江海区)博士后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这是南宋文人黄公绍题写龙舟比赛的一首词。令人惊叹的是,古诗词中所描摹的“龙舟竞渡”的景象,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至今仍在端午佳节重现于江门水道东岸的礼乐地区。
碧水涵养龙之传人礼乐地处江门市区南部,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镇,绿水环绕,河涌交错。礼乐之水灵动多变,柔中有韧,无声地滋养着当地乡民,让他们在复杂的水网系统里练就了划桨行船的高超技术,并在岁时节庆祈祷盼望风调雨顺,乡民安康,逐渐形成了融竞技性与仪式性为一体的赛龙舟活动。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礼乐所在的新会地区就有“竞渡”的习俗。那时的人们在端午节一早要饮蒲艾酒,吃角黍,也就是现在的粽子;午后就开始观赏龙舟赛,一时“舟楫横江,鼓乐喧天”,热闹非凡。礼乐长期濡染这种风尚,将当地“扒龙舟”的传统一直保留下来。
清·康熙二十九年()《新会县志》中的礼乐地图。
三百多年来,礼乐龙舟与这里的人们一起,经历了水乡风雨,见证了古镇沧桑。竞渡习俗和龙舟文化已经渗透在礼乐人的生活中,如今每到端午节,各个里的代表队伍便齐聚张围河“扒龙舟”。八条色彩鲜明的大龙舟在河面上飞驰追逐,碧波翻滚,水花飞溅。高亢有力的口号声、振奋人心的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助威声、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承载着人们的喜悦心情与美好愿望,弥漫在礼乐水乡。
龙舟不仅使节日变得妙趣盎然,情味深长,这些祖传两千多年的游戏一般的“礼乐”,更赋予了礼乐人真切独特、深刻厚重的生命体验,熔铸了礼乐人活跃机敏、坚韧不拔的品格性情。而这一切与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中国精神,天衣无缝地若合一契。历史激荡起的古老声音,在今天有了新的回响,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亦如礼乐龙舟,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明·万历三十七年()《新会县志》中关于“竞渡”民俗的记载。
拙木成器文化之舟礼乐的传统龙舟原有九条,其中的黑桡因为疏于打理而废弃,桃果红、花蓝桡、九社、黄桡、红桡、天字号、七星、白桡等八条龙舟至今保存完好。礼乐龙舟的制造工艺复杂,十七个部件样样考究,但整个造船过程竟然没有事先设计好的图纸,全凭工匠的智慧与巧思、经验与技艺,让一条条轻盈灵活的“飞龙”自在游弋。为了能让龙舟保存长久,龙舟主体采用比杉木沉重、坚硬许多的坤甸木,仅原枝坤甸木开锯就要一个月时间。其后,工匠便按照龙骨、船底、大旁(船舷)、彩门(分隔舱)和船头船尾的顺序造船,中间包括铁钉驳接、桐油灰填缝、打磨抛光等细节,之后还要经历刷漆上色,组装龙头、龙一(龙尾)等工序,才算完成龙舟的制作。从选材到最后龙舟升水,要花费一个工匠一百七十多天的工作时间。
与工匠刻木成舟类似,培养一批传承龙舟技艺、延续龙舟文化的人才亦非易事。所有“扒丁”都要经过精心的选拔和严格的培训,因此他们常常成为一条街或一族里的骄傲,他们的桨、帽子、腰带也被视为荣誉的象征,放置在家门前。而担任指挥的鼓手,负责把舵的舦艄,其习艺过程甚至长达三到五年。然而,以耐心与细心打磨技艺,以内涵与精神感化人才,正是文化传承的必经之途。
在古代,礼乐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礼乐”作为地名也是取义于此。没有经过文化的熏陶、雕琢,一个人无法在精神上真正“成人”;没有文化作为根基和支撑,一个民族难以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这是更加基本更加深沉更加持久的力量。礼乐龙舟的代代相传,与民族文化的绵延承续何其相似。
“文之以礼乐”,我们当舟行万里,化成天下!
骊珠闪耀人才之梦
庄子说:“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平日里龙舟要藏在“龙舟坞”中,这里沟阔水深,树木参天,无人时异常静谧。直至端午节前夕,各坊才将龙舟从龙舟坞掘起,清洗干净,扎好龙筋,开始训练。龙舟出坞的时刻格外激动人心,尘封已久的珍宝即将重见天日,向世人展现它的魅力。
正是因为有了在龙舟坞里长久且充分的积淀蓄养,龙舟才能在比赛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作为龙舟精神生根、繁衍的土壤,礼乐的文化品格也像腾龙的颔下骊珠,闪耀着光泽,历久弥新。数十代人礼乐人似“扒龙舟”一般奋勇直前,拼搏实干,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们不但借龙舟活动锻造了精诚团结的凝聚力,更将之贯穿在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历史上的各类官塾、书院及新式学校,无不彰显着礼乐人修文重教的风气,饱读诗书,施展抱负的有识之士更是礼乐人崇拜、效仿的榜样。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礼乐文化才能源源不断,长流不息。
不仅仅是礼乐,整个中国在穿越历史,走向未来之时,都将面临更多的抉择与考验。但崇文尚才作为一种贯穿古今的精神与理想,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嬗变延续,将中华民族指引向希望的坦途。有联为证:
江海翻腾,人龙竞渡,三千礼乐载斯文
宇寰略定,俊乂辉光,一脉中华兴伟业
江门先锋
——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ls/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