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佳节,江门人除了赏月吃月饼,你还知道哪些习俗呢?你家是怎样过中秋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些自古就流传下来的、属于老江门的中秋习俗吧!
NO1扎灯笼
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圆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除了木瓜灯,还有香蕉灯,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NO2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NO3团圆拜月光
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必须摆上各式果品进行“拜月光”的仪式。清代有首《羊城竹枝词》云:“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
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八仙桌,焚香礼拜,贡品除了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芋头讲究“母子相连”(在盘的中央放芋母,周围摆芋仔,寓意合家团聚)。拜月光后合家围坐,分享各种贡品,外加炒田螺等,畅叙天伦,直到深夜。
NO4赏月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NO5应节美食
俗语有云:“冬唔饱,年唔饱,八月十五得餐饱。”可知中秋节对饮食的重要。除了月饼之外,许多江门人家中还会必备以下几样东西。而在中秋吃的每样东西,各自有段古。
广东有个传统习俗:中秋吃芋头。老人家认为,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清干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而粤语“芋头”又与“护头”谐音,一家人一起吃芋头表示合家团圆平安的意思。
江门方言:“煲碌”。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同时,“柚”与“佑”谐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再加上中秋节前后又适逢盛产期,柚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秋节的应节食物。除了食用,柚子皮还能用于制作灯笼,比起外面买的电子灯笼可有韵味多啦。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除此之外,由于石榴多子,于是被象征人丁兴旺,民族繁荣。
儿时那月饼的甜、荷藕的嫩、菱角的香,还有那过去的岁月总让人十分回味。还记得老人曾说过,中秋节吃菱角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所以母亲总在中秋节用菱角煲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去除不少。也可以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
中秋食藕,寄团圆之意。做法多以糯米填充莲藕,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香浓入口,寓意让团圆家宴从这次的甜蜜开始。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的时候,田螺腹内没有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在五邑地区,不少家庭在中秋节都有炒田螺的习惯。熟悉习俗的老人家说,中秋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就是“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食田螺之妙在乎一个“啜”字,这啜却非轻饮浅尝的啜饮、啜食,而是口对口的亲密接触,无论是谦谦君子,还是窃窕淑女,食田螺时须亲自动手,伸出三只手指捏起田螺,然后你口对彼口,以亲吻热恋情人之热切将螺肉啜入嘴里,咀而嚼之,热辣辣、香喷喷的田螺到口,滋味无穷。万万不可借助筷子、牙签等工具,不然的话,便了无趣味了。
ps:只是田螺好味,亦当养得够干净、炒得熟透方好,以免病从口入,切记!切记!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来源:江门旅游)
为倡导文明上网,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指导,市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的“寻找江门最美网民”活动日前正式启动,将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江门最美网民”10名!被评定为“江门最美网民”的亲,将获荣誉证书一个,价值元的电话充值卡大礼一份。猛戳下方“阅读原文”,快速了解活动详情!↓↓↓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ls/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