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哈尔滨爆火东北第一城,要易主了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24/5/16

凯风

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出现了。

万万没想到,这个冬天,东北人的“精神省会”三亚,竟然败给了哈尔滨。

冬季到来,“南方小土豆”挤爆了这座最北方的省会。

从68元的锅包肉被本地人清理“门户”,到官方提醒宾馆酒店珍惜“出圈”机遇、不随意涨价,哈尔滨被贴上“讨好型市格”的标签。

元旦期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04.79万人次,超过海南全省,更远超三亚的56.万人次。

哈尔滨为何突然爆火?东北第一城之争,会否由此生变?

01

哈尔滨,真的“低调”太久了。

论历史荣光,哈尔滨是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获得了“共和国长子”的称号,经济更一度跻身全国十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都诞生于此。

论区位优势,哈尔滨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枢纽之一,也是中俄关系的桥头堡,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在新一轮全球地缘变局中更成了最大受益者,这在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中有详细论述。

论行政级别,哈尔滨不仅作为中央直辖市而存在,且是目前全国仅有的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与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属于同一层级。

论城市风光,哈尔滨有着“冰城”之名,历来都是冰雪旅游的重镇,而东西方文化交融,让这座城市充斥着欧式建筑、音乐文化和俄罗斯风情,颇有国际大都市的风采。

既有东北千里冰封的风土人情,又有中俄文化交融的场景,再加上倾全市之力打造的“讨好型市格”,在后疫情时代开启的文旅复苏浪潮中,哈尔滨的出圈并非偶然。

过去一年,网红城市呈现井喷之势,从山东淄博掀起的“进淄赶烤,到贵州榕江、台江“村超”、“村BA”的强势出圈,再到狂飙一碗猪脚面带火的广东江门、“一碗螺蛳粉撑起一座城”的广西柳州,可谓百花齐放。

这种场景的出现,与其说是铺天盖地的城市营销所致,不如说是经过三年口罩影响之后的集中性释放。

连再常见不过的烧烤都能成为全民狂欢的支撑,遑论在后疫情时代首个冰雪季,本身不乏历史文化底蕴和拥有特色冰雪产业的哈尔滨?

与其他网红城市相比,哈尔滨的出圈,背后不乏东北“文艺复兴”的想象。

这些年,东北经济在全国比重虽然节节下降,但东北文化、影视、音乐的影响力却在节节攀升。

且不说“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直播”成了东北挥之不去的代名词,去年评分最高的《漫长的季节》、播放量达数十亿次的《漠河舞厅》,无不让人追忆起东北的辉煌过去。

其实,在哈尔滨之前,东北已有一众城市出圈,最早是在小品和脱口秀里,被调侃为“国际大都市”、“宇宙尽头”的铁岭,接着是房子跌回白菜价的鹤岗,以及充满孤独与遥远想象的边境小城漠河……

借助互联网出圈,或是东北城市的另类机遇。

02

哈尔滨“低调”的背后,是经济地位变迁的结果。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尔滨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

但从90年代起,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集体陷入衰退,哈尔滨在全国的经济位次也一路走低。

根据《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梳理,年代之前,哈尔滨GDP一度跻身全国10强;到年前后回落到0名;年继续下行到40名左右;年首次跌出50名开外。

年,哈尔滨GDP总量为亿元,排在全国第5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垫底,不及郑州、合肥、长沙等普通省会,更与无锡、佛山、东莞等地级市相距甚远。

与此同时,受到出生率持续下滑和人口外流的双重影响,跌出了千万人口俱乐部。

过去10年,哈尔滨人口从最高点的万人下降到万人,而其所在黑龙江省常住人口也从巅峰时期的8万回落到万,降幅之大,冠绝全国。

这背后,产业衰退或许是主要原因所在。

作为名副其实的资源大省,黑龙江多个地市却面临着资源枯竭之困。

根据国家先后三批确定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名单,黑龙江有6地入围,包括鹤岗、双鸭山、伊春等。

随着资源枯竭,加上全球产业格局转移,黑龙江引以为傲的重工业失去优势,但又未能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如今,黑龙江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为能源产业,其次为食品产业、采矿业和装备制造业。

迄今为止,黑龙江仍旧在世界强企业榜单、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主要榜单上挂零。

而在国家定位中,黑龙江由最初的工业基地,变成了首屈一指的粮食“压舱石”。

黑龙江粮食产量力压河南、山东,连续14年位居全国之首,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净贡献省份。

这种定位,决定了黑龙江要将粮食安全等放在首位,而工业发展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即使是省会哈尔滨,如今第二产业占比也下降到2.4%,而第一产业占比高达12.2%,农业产值超过亿元,在各大省会城市里排名第一。

正因为经济实力从高位回落,哈尔滨等地的副省级城市之位引来无数城市“觊觎”,呼吁将郑州、长沙、福州升格为副省级市的建议不绝于耳。

0

网红城市横空出世,能否扭转这一格局?

网红城市注定是速朽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流量最高的淄博,不过火了三四个月,所以如何真正抓住“泼天的富贵”,才是更为长远的考验。

当然,各大地市之所以追逐网红城市,除了漫天流量带来的显而易见的消费拉动效应外,更看重的是曝光机会,作为吸引人才和争抢企业的展示舞台。

从网红效应来看,哈尔滨晋级为网红城市,对于打造东北亚国际消费中心,无疑有着直接利好。

而“讨好型市格”的上演,更打破了人们对于东北的刻板印象,不再停留于诸如老工业基地、苦寒之地、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传统认知。

不过,与昙花一现的网红效应相比,地缘变迁才是哈尔滨最大的机遇所在。

众所周知,新一轮大国博弈,带动全球产业链转移,地缘格局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处于边缘的东北,再一次成为中心。

最突出的表现,当属外贸的“东升西落”。年,中俄贸易首次突破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东北三省,自然是这一变局的最大受益者,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黑龙江则是最大受益者。

年以来,东北三省外贸增速集体跑赢全国。

1-11月,黑龙江以41.9%的出口增速,位居全国最前列;而省会哈尔滨出口增速更是高达67.%,对俄贸易正是最大主力所在。

本身就不乏高等教育优势,又有重工业基础的哈尔滨,能否借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次腾飞,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rk/10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