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快睇江门干的这些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这群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18-4-27
昨日(1月28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龚稼立、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红分别作工作报告。名省人大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徐少华主持。

▲昨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图片来自南方日报

大会执行主席张利明、陈建华、丘海、丁红都、石奇珠、吕业升、刘小涛、李水华、李红军、陈小山、陈旭东、陈良贤、陈奕威、林应武、庞国梅、郑人豪、姚奕生、莫高义、葛长伟、鲁毅、赖泽华、谭君铁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李玉妹在报告中回顾了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她说,过去五年,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履职,积极作为,立法更加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预算联网监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和制度不断健全,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顺利完成了十二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图片来自南方日报

关于今年主要工作任务,李玉妹指出,新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扎实工作,积极进取,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作出新贡献。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二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三要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四要依法行使决定权和任免权。五要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六要增强省市县乡人大工作整体实效。相关链接:从省人大常委会报告看江门人大作为

将河长制写进地方法规,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标准、速度、力度均走在全省前列,形成江门特色的“金字塔”形代表联系网络……从省人大常委会报告看江门人大作为▼

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回顾了常委会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并部署了今年工作。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在过去五年、尤其是近两年,以争创“三个一流”为目标,在立法工作、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代表工作等领域,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提供了“江门经验”,体现了江门人大的新作为。

A立法工作

各市稳步推进立法工作,共制定水质保护、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特色资源保护、扬尘污染防治等方面法规47件。

江门作为将河长制写进地方法规为全省首创

在立法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把立法质量放在首位,完善立法机制,突出有效管用,提升立法质量。目前,《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江门市市区山体保护条例》、《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三部实体法已颁发施行。这三部实体法瞄准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山”“水”“城”,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确定河(段)长责任制为潭江流域水质保护的基本机制之一,让河(段)长责任制工作有法可依,并创设“河(段)长约谈制”。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认为该《条例》将河长制写进地方法规,在全省属首创。《江门市市区山体保护条例》将山体保护规划入法,该条例填补了山体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此举在广东省尚属首次,在全国地级市中也少有。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机制,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能管用。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审议《江门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开展《江门市道路停车泊位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审议工作。着手《江门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门市红树林保护条例》等预备项目的调研论证工作。

延伸阅读

山水人城相依共融

立法奏响“家园”三部曲

一座城,一条河,一抹抹点缀其间的苍翠,勾勒出我们幸福美好的家园。山青、水秀、城美,是人民的美好向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之中有山水,山水之中有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理念,全面打造森林城市,努力创建文明城市,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自年5月我市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用实际行动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江门的“山”“水”“城”,努力为人民群众建造一个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的新侨乡。

▲市人大常委会就潭江立法组织召开论证会。

年12月1日,《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施行。至此,我市有三部实体法颁发施行,另外两部为《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江门市市区山体保护条例》。这三部实体法瞄准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山”“水”“城”,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立足民意“阳光立法”保质量

我市三部实体法在《立法法》所规定的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范围内,将镜头分别对准潭江保护、市区山体保护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我市立法工作既做到了严格依法,又充分体现了“百姓的意愿”。

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领导下,立足群众呼声,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遵循合法性、地方性、实用性、操作性原则,开展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我市这三部实体法均获省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并获得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点赞。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市区开展山体保护立法调研。

始终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首部实体法——《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历经三审,经多次调研、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反复讨论先后修改10多次。去年,制定通过了2部法规(《江门市市区山体保护条例》和《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四部实体法《江门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公里条例》已经一审。去年,围绕立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共开展调研人次,召开座谈会人次,收回调查问卷份,征求意见条。

要确保立法质量,离不开制度、体制机制及人才的保障。为了规范和加强我市地方立法工作,我市首先通过了“管法的法”——《江门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江门市地方性法规立项办法、立法论证规则、立法听证规则等一系列制度,立法工作逐步走上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按照规定,我市设立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做好法规的统一审议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争取编委支持,法工委配行政编制8名。根据江门在环境保护、立法技术与规范方面人才的现状,聘任15名立法咨询专家,并特聘省内外专家就立法中的特定问题提供专业咨询意见。设立1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了解和收集基层群众意见。在市人大常委会与五邑大学共建地方立法基地的基础上,共建江门地方立法研究院,依托五邑大学组建研究队伍,努力提升立法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与五邑大学共建江门地方立法研究院。

敢于担当屡创新制解难题

地方立法要管用,能解决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从我市实际出发,主动作为,屡次创新,力求解决潭江流域水质、市区山体保护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啃下硬骨头。

我市首部实体法瞄准了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潭江流域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超六成、是跨县级行政区的河流,江门市首部地方实体法要解决的就是“跨界治水”的困境,要化解这一困境,重在明晰各级各部门权责,并将责任落实到位。

《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河(段)长责任制为潭江流域水质保护的基本机制之一,让河(段)长责任制工作有法可依,并创设“河(段)长约谈制”。之前,约谈制度只规定于大气污染等方面立法中,而在水质保护立法中也引入约谈制度。另外,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认为该《条例》将“河长制”写进法规,在全省属首创。

《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于年12月1日施行,在全国全面开展河长制之前,为我市河长制推行提供了法规支撑。随后,按照上级部署,我市成为全省最早推行市县镇三级河长制的地级市,江门全面推行河长制领跑全省,也为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打下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据监测数据显示,年12月江门水质监测断面主要污染物指标较年同期比较下降超过35%,部分河段水体水质出现地表Ⅳ水情况。江门市6条黑臭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天沙河、杜阮河、麻园河、会城河已达到“初见成效”阶段性目标,龙溪河、紫水河消除了重度黑臭现象。

▲市人大常委会就《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开展调研。

另外两部关于“山”与“城”的地方法规为解决问题,也进行了很多探索与创新。《江门市市区山体保护条例》将山体保护规划入法,彰显山体保护规划刚性,是亮点之一。该条例填补了山体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此举在广东省尚属首次,在全国地级市中也少有。《江门市市区山体保护条例》出台后,确保了江门市区的重要山体不再被随意开发、乱建。《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在新兴共享出行工具的管理、管线设置管理、宣传品管理(治理“牛皮癣”)与环卫设施管理上等4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为推进江门市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支持,为市容环境卫生执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江门日报记者/赵可义通讯员/杨小燕)

B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

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得到明显改善,个乡镇人大全部单独设立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江门作为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目前,我市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可谓面貌焕然一新。根据中央和省的工作部署,在市委领导下,我市迅速推进县乡人大建设。目前,各市(区)人大常委会机关人员编制全部达到不少于16名标准(不含常委会领导、专职委员),解决了“一人一委”、人手紧缺的突出问题。所有镇(街)人大均配置专职主席(主任)、副主席(副主任),单独设置人大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实现了“六有”(有场所、有编制、有人员、有待遇、有经费、有设备),解决了多年来一直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我市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不论在标准上还是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

市人大常委会将今年确定为“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继续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市“县乡人大工作十二条”全面落实到位。专题举办镇(街)人大干部培训班,提高干部履职水平。指导规范镇级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改进工作,更好发挥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

迅速落实清单任务奋力跑出“江门速度”我市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争创全省先进

“10月底前,没完成清单任务的,要问责、通报。”去年9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的讲话,拉开了我市全面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幕布。短短两个月时间,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重拳出击,全市县乡人大面貌焕然一新。截至去年10月底,江门7个市(区)73个镇(街)人大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等均已全面落实到位,跑出“江门速度”。而对基层人大来说,这才只是工作的开始。

▲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钟军带队调研督导江门市乡镇人大建设示范点恩平市大田镇人大建设。林秀萍摄

争先进要做就做到全省最好

我市五级人大代表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了93.1%。“由于历史等原因,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是我市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制约着基层人大的发展和作用发挥。”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钟军说。蓬江区荷塘镇人大主任何盛强对此深有体会,他做了6年人大工作,但一直分管党政工作,如农业、水务、三防等,分身乏术,“人大工作就是每年开一次例会”。

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县乡人大的孱弱现实需要得到改变。为此,中央、省委先后下发有关全面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文件,我市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市委成立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林应武挂帅,切实加强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市人大常委会迅速会同相关部门赴各地对我市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去年9月15日,市委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根据摸底情况,我市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落实独立办公室、专职主席和副主席、专职工作人员和经费待遇等,并进行了任务分解和时间倒排。林应武提出:“机会千载难逢,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全省最好。”我市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要争创全省先进。

抢时间迅速落实清单任务

在市委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后,各市(区)也召开会议部署落实工作。其实,早在去年7月,蓬江区荷塘镇已成为全省9个乡镇人大建设示范点之一,我市先行先试,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提出众多建议,如,镇(街)人大“六有”标准,即有房子、有牌子、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有制度。

▲蓬江区荷塘镇人大会议室。林秀萍摄

按内部调剂、撤一建一等方式,全市各地腾挪合并,调整优化县乡人大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落实有关清单任务。恩平市横陂镇办公条件落后,为支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镇长主动将自己的办公室腾出,确保人大办公有场所。近两个月时间,全市11个街道设立人大工委及其办公室,62个镇单独设立人大办公室,73个镇(街)人大配齐专职主席(主任)、副主席(副主任)和办公室主任等,跑出“江门速度”。

此外,去年9月19日,蓬江区甘化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挂牌成立,成为全市首个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按全市要求,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推行至镇(街)一级,蓬江区进一步落实到社区,是一大创新。

▲蓬江区甘化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徐海洋摄

提地位人大工作有位更有为

随着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推进,基层人大干部感受到强烈的变化,有人直言“人大工作的春天来了”。何盛强成为蓬江区荷塘镇人大专职主席后,他可以“更专心地做人大工作,可以大干一场”。他计划招2名研究生学历的工作人员,“要做一流的人大工作,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都要跟上”。

新会区双水镇与全市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要求进行“对标”,除落实相关硬件建设外,还将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双水镇人大主席黎伟男表示,基层人大工作得到保障和重视,调动了代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

为使各地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规范化开展。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新修订的《广东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规定,对乡镇人大职权、乡镇人大办公室工作职责等各项制度做出指导,并通过印发《县乡人大工作专刊》,加强各地经验交流学习。鹤山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当地地方特色,制定了镇人大办公室工作流程图和代表联络室工作流程图,统一制发到各镇人大办。

▲鹤山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当地实际统一制定乡镇人大工作制度。林秀萍摄

求突破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作用

我市基层人大也在不断寻求人大工作的创新突破点。江海区礼乐街道受地理因素影响,内涝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给辖区群众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此,辖区人大代表曾于年提出《关于加快礼乐南冲电排站建设的建议》,但因土地等客观原因,建议迟迟未能落实。之后,连续三届人大代表持续10年接力提议。年,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将该其列为重点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并创新运用专题询问这一刚性监督手段,督促政府加快项目落地。去年底,该项目终于正式开工。

双水镇采取“借力打力”的方式将人大工作与纪委工作相结合,人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借纪委的力去监督有关部门执行,以此提高监督权的行使效能。台山市人大将代表建议办理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并准备推出“打分制”测评政府部门工作。台山市川岛镇人大先行先试,开展代表述职评议工作,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

钟军在各地督查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情况时,多次强调,“现在工作条件有了标准化配备,接下来,关键看人大如何主动作为,建章立制。要深耕‘人大责任田’,让人大工作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C代表工作

“双联系”工作进一步拓展。制定并落实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群众的意见。推进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建设,全省已建立个代表联络站(室)。

江门作为探索建立代表述职评议机制和代表退出机制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双联”工作,继续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代表活动月制度,主动走访和联系基层代表,听取基层意见,反映群众呼声。完善“五级”代表层级联系制度,形成独具江门特色的“金字塔”形代表联系网络。认真开展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积极探索代表联络室延伸至村(居),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探索建立代表向选民和原选区述职评议机制和代表退出机制,加强对代表履职活动的监督。在全市建设一批代表联络室示范点,全面推进社区代表工作站建设;建立健全代表履职和代表建议办理激励机制,对履职积极代表、优秀代表建议、办理代表建议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和代表工作活力,进一步提高代表建议办理成效。(江门日报特派记者/赵可义肖开刚徐海洋通讯员/杨小燕)

延伸阅读

强化代表培训、创新活动方式

拓宽知政渠道、加强平台建设让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代表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人大工作的成效,而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人大代表能否更好地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培训工作,深化学习人大制度、有关法律法规、代表权利义务等,掌握履行代表职务所需的基本知识,增强代表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打好基础。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代表工作机制,创新代表活动方式,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推动代表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强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

▲全市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总结暨代表工作会议在恩平召开。杨小燕摄

去年4月,我市召开人大换届选举总结暨代表工作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钟军在会上强调,各级人大要充分认识做好代表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

自去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代表培训,取得显著成果。一方面,加强代表履新学习培训。市十五届人大一次和三次会议期间,均组织举办了市人大代表学习培训班,并组织全体代表观看纪律教育片,让代表掌握履职基本知识,增强代表政治和责任意识,为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结合新形势发展和代表履职需要,采用“走出去”等灵活形式,组织代表小组长和部分履职优秀代表到全国人大北戴河培训基地集中学习培训,充实代表履职专业知识,提高代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学习贯彻预算法依法加强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代表专题培训。杨小燕摄

进基层,了解民意为民发声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基层人大及代表联络室建设工作,并借加强基层人大建设的契机,进一步规范代表联络室建设,加快社区代表工作站建设,开展代表联系群众活动。

以代表联络室为平台,人大代表采取约访、坐访、走访等多种形式联系选民,了解群众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建设以及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以代表建议形式交有关部门办理,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人大代表的重要作用。

▲市人大调研组实地察看外海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情况。

同时,我市还继续坚持开展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代表活动月制度。去年10月走访代表活动月中,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固定联系代表等形式,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收到意见建议58条。

我市还继续完善“五级”代表层级联系制度,加强从全国人大代表到镇级人大代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独具江门特色的“金字塔”型的代表联系网络,使各级代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和延伸。

勤活动,知情知政建言献策

加强和改进服务工作是做好代表工作的着力点。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履职平台,畅通履职渠道,强化履职保障,努力为代表履行好职责创造条件。

组织专题调研,开展小组活动。每年的代表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的选题,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广泛听取意见、结合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去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围绕“森林城市建设”专题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和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向省、市政府建言献策,推动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除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外,还积极开展代表小组活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后,市人大常委会要求代表小组围绕当地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活动计划,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小组活动。去年共组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56次、人次参加,代表专业小组活动14次、人次参加,提出意见建议6条。

▲市人大农村农业代表专业小组现场视察江门市环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资源再利用全生态循环农业基地。林劲辉摄

同时,注重与各代表专业小组的沟通,发挥各代表专业小组的作用,推动代表小组活动与专题调研、视察有机结合起来,与提出代表建议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代表活动实效。去年市人大各代表专业小组共计开展活动15次,共人次参加了专业小组活动。

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是发挥代表作用的关键环节。去年7月召开的“一府两院”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省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小组长及时了解掌握“一府两院”的工作情况。

代表约见市(局)长是我市代表工作的“老品牌”,是人大代表履职的一个重要平台。去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行车难、停车难、行路难”问题,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开展调研,并于去年8月约见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跟踪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取得良好效果。

▲市人大代表就“市区道路停车泊位设置与使用情况”约见局长。杨小燕摄

重督办,建议办理落到实处

提交建议是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办理好代表建议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加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在提高建议质量上下功夫,组织代表精心选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使代表建议有依有据、切中要点;另一方面,在建议督办上下力气,建立健全分类督办与重点督办相结合的督办机制,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牵头督办重点建议制度。

截至去年11月30日,市十五届人大一、二次会议以来共收到代表建议件,其中会议期间件,闭会期间14件。督办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除继续加强与市政府沟通,推动市政府不断完善建议办理考核评比制度,加大建议办理督办力度之外,还继续坚持“二次征求意见”办法,促进代表建议办理落到实处。

值得的是,在重点建议督办方面,去年,市人大常委会选取高晓梅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力度的建议》,作为重点督办建议,交市政府重点组织办理。市长刘毅领办,成立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加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财政奖补力度,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体系,加强对企业一对一的贴身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江门日报记者唐达)

来源:江门发布综合整理自江门日报、江门人大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得快
中科发布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s/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