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江门日报人物版伍威权庇护工场导师梁英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18-9-23

“他们信任我,把我当成家人来依靠,我喜欢在这里。”退休后热心于公益事业,尽管工资低,但依然甘之如饴,获得了残障人士的喜爱——她就是人称“英姐”的伍威权庇护工场导师梁英从。

“他们把我当家人来依靠”

梁英从今年55岁,新会人。18岁那年,她进入新会一家服装厂工作,直到50岁退休。退休时,她的儿子在读大学,丈夫仍在工作,不甘心呆在家中的英姐毅然决定接受工厂返聘,继续工作。那时,她一个月除了退休金,还可以拿多元的工资。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姐得知位于蓬江区的伍威权庇护工场需要一名缝纫导师,她就想试一试,结果被录用了。

从年7月开始,英姐成为伍威权庇护工场车缝组的一名职业训练导师。每天早上,她从新会的家中出发,开摩托车半个小时到伍威权庇护工场上班。之前去工厂上班开摩托车只需要10分钟,而且工资也比现在的工场高,然而,英姐依然决定在这里上班。“他们信任我,把我当成家人来依靠,我喜欢在这里。”英姐口中的他们,指的是伍威权庇护工场的残障人士。直到现在,快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英姐仍在这儿工作。

耐心指导残障人士

5月14日上午11点多,当记者来到伍威权庇护工场时,英姐正在指导车缝组的一名残障人士缝纫布袋。“这个线不够靠边。”说着,英姐拿来一个布袋样板示范,“边位车到这里就更好了”……在英姐耐心的辅导下,这名残障人士点点头,拿起袋子拆线后重新做了起来。

作为伍威权庇护工场车缝组的导师,除了指导车缝组成员如何开布、车线、质检,英姐还需要负责评估和考核每位车缝组成员。而这些事情,并非说说这么简单。初来时,英姐发现车缝组成员是一层一层地裁剪,但这样的生产速度是非常低效的。英姐就将自己在工厂擅长的一次多层裁剪方法教给大家,不仅做得更快,质量还更好。此外,英姐还要根据每个车缝组成员的长处为他们安排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康复并获得快乐。

就拿指导画版这件事来说吧。阿刚是一名精神障碍者,康复后在家,经常晚上砸东西,还会不由自主地大喊,这不仅影响到邻居,也令家人感到困扰。后来,阿刚成为伍威权庇护工场车缝组的成员,在英姐的指导下,阿刚学会了画版、裁剪。“我发现阿刚很耐心,所以给他安排了这个活儿。”英姐说。然而,阿刚的记性不太好,前两天刚学会的,可能没几天就忘记了。英姐只好一遍一遍地耐心教。可能是因为做事做得好,有了成就感,阿刚的精神状况慢慢地改善了。他的妻子告诉社工,阿刚不再砸东西了,整个人也开朗了许多。而像阿刚这样,在英姐指导下有进步的车缝组成员有很多。

因为品质过硬,订单源源不断

现在,从不少企业的礼品袋,到我市开两会时所发放的公文袋,都是车缝组的成果。“我们做的量虽然不如一般的制袋厂多,但是,我们的质量过硬,客户反馈好,订单总是源源不断。”伍威权庇护工场副主任陈仲宝说,这些都得益于英姐的悉心指导。

对于英姐来说,她也从工作中获得了满足。“做公益事业尽管钱不多,但是,那种助人之后的心理满足感让我觉得很幸福。”英姐说。英姐的丈夫和儿子也支持她从事公益事业,“这让我心里很踏实。”英姐说,在这里,可以帮助人,他们也是很喜欢我留在这里,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和车缝组成员的价值。

文/图韩玲群

注: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江门日报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白癜风的民间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s/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