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文化中国侨都
海,对于生活在内陆城市中的人来说,总是一个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往往在脑海里面,早已对它有一种印象:蓝天白云,与茫茫无涯的大海连成一色,而我们就站在细而白的沙岸上,欣赏着朝霞或落日……上川岛,素有“海上香格里拉”之称,赏美景之余,更要叹尽当地美食,而各式各样新奇有趣的“饭”就先让记者当了一回“饭桶”了。1登岛南海碧波出芙蓉·关键游
飞沙滩、金沙滩、古竹柏林、猕猴保护区、乐川大佛
说起南中国海的海滩游,有两个地方是有口皆碑的:上川岛和下川岛——这对双子岛犹如一对姐妹花:上川岛是大家闺秀,山高海阔,奇岩怪石遍布全岛,动植物奇观目不暇接;下川岛是小家碧玉,山翠林茂,滩平湾静,更有玲珑别致的小岛和醉人的椰韵。
上川岛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岛上单单是有水滩就12处之多,其中东海岸的金沙滩、飞沙滩、银沙滩分别长米、米和米,以“沙白”、“滩平”、“水清”著称。除了沙滩外,岛上还有各种奇观美景和名胜古迹可供观赏。例如古竹柏林、猕猴保护区、乐川大佛等。据说还有元、明、清等年代的古迹,尤其是绿林豪杰张保仔的“藏宝区”更是寻胜访古不可不到之处。
这里,连绵不断的海岸线和清澈见底的海水,让人喜出望外。尤其是登上高处眺望海滩之时,白沙与碧海之间的鲜明对比,甚至媲美许多国外名滩的景色。“南海碧波出芙蓉”,果然是上川岛的真实写照!
2觅食天下第一石蛱饭·关键吃
翡翠白玉
石蛱有嚼头味道鲜与米饭是绝配
说起台山黄鳝饭,早已名声在外。其实,台山还有一种饭,可以称作煲仔饭之中的极品,那就是台山上川岛的“天下第一饭”。听到这个名字后,恐怕很多人会起哄:武林江湖为争个“天下第一”可以刀光剑影,奥运赛场上能跑出个“天下第一”也是极不容易……普天之下就唯这“第一”难争难守,尤其是在美食界,敢认第二的菜式都不多了,试问这声势浩荡的“天下第一饭”到底何方神圣?
来到上川岛以后,几经探访,记者才知道,原来这“天下第一饭”在这里还拥有“翡翠白玉焗饭”、“煲仔饭中的皇后”等多个美称。而按当地人最“土”而又最直观的叫法,它的名字应该是“石蛱饭”!
·探究
石蛱小蟹相亲相爱
“石蛱”是什么?原来当地人的发音,“石蛱”是“石夹”的谐音,有“夹在石头里”的意思。当地地胆说,石蛱在当地叫做“石夹螺”,是上川岛特产的一种只有大拇指头大小的贝类生物,附着在礁石上狭窄的石缝中,身体蜷缩在只有两三厘米长的硬壳中顽强地生长,色泽青绿,犹如翡翠。当你细心地剥开每一只石蛱时,你都会发现这螺壳中还藏着一只几毫米大的小螃蟹,壳、螯、爪等“五官”俱全,莹白剔透,整个儿看上去就像翡翠中的白玉——“石蛱饭”的另一个名字“翡翠白玉焗饭”,就是源于此。
螺里面居然还有蟹?一位老渔民向记者道出了这“翡翠白玉”的缘故:石蛱因紧紧依附在岩缝上,常常缺乏食物,但它却可以为到处游走的小蟹提供“住房”,而小蟹也是要“交房租”的,是石蛱的“米饭班主”,靠它捕捉浮游生物供养石蛱。因此,上川岛有句俗语说“蟹仔搵来石夹食”,说的就是这种奇特的共生现象。
·烹调
石蛱起肉柴火煮饭
做石蛱饭,首先要将石蛱起肉。煮克米的石蛱饭,要用六七十个石蛱螺肉。记者看到,那些熟手的阿姨光是开螺取肉,开百来个石蛱就要半小时。把石蛱肉洗净沥干水后,马上起油镬,放蒜茸、姜丝一起爆炒至七八成熟,然后把石蛱肉放进饭中,把螺肉与米饭搅匀,放入葱花,盖上煲盖,用柴火煽至饭熟。
·品味
卖相极佳鲜美滋味
打开煲盖时,一股异香扑鼻,直透心脾。浅绿色的石蛱肉和洁白的蟹仔在晶莹的米粒和青翠的葱花中隐现,卖相极佳,让人食指大动。饭吃进口中,口感与黄鳝饭、腊味饭等截然不同,螺肉坚而不韧,有嚼头而味道鲜,与软硬适中的米饭成为最佳拍档,一起细嚼慢咽,真是极好的味觉享受。
“天下第一”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大海盗首创米笼饭
·关键吃
蒗薣为带
飘香四溢海鲜料十分惹味
来上川岛旅游,“张保仔”这个名字会被经常提到。此人是清朝年间称霸中国东南沿海的大海盗,传说他在某无名海岛上留下大批珠宝和藏宝图——而上川岛的原住民都肯定,这个“某无名海岛”就是他常年活动的上川岛。在岛上,确实有多处张保仔留下的几大遗迹,只是这“宝藏”好像从未被发现——哥果然只是个传说。
在张保仔众多的传说里头,仅有一个传说是关于“食”的,并延伸出一个节日——农历五月初三的“米笼节”。当地人过节的方式就是吃“哥”当年流传下来的“米笼饭”。
·品味
清香蒗薣惹味海鲜
乍看这米笼饭,活脱就是一个用竹片条编成的长方体钱包。地胆说,用来编米笼的并非竹条,而是上川岛海边很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蒗薣”。
当地人将“蒗薣”叶采集后经过泡洗、刮刺等,做成一种柔软而韧性十足的带子。每个“米笼”用两到三条“蒗薣”叶编成一个四面密封的袋子。用蒗薣叶编笼子,还因为蒗薣特别清香,尤其是和米饭香搭配,特别清新。而且蒗薣本身就是一种土药,对人的肠胃有调理功效。
拆开“米笼”,米饭白而剔透,伴着鱿鱼、虾干、肥肉等,闻起来香喷喷的,吃起来又有海鲜饭的滋味,十分惹味。
川岛名饭猪笼饭
·关键吃
猪笼为器
慢火煮熟米饭有点甜
很多人都见过猪笼草这种“肉食植物”,记者在上川岛,发现了一种和猪笼草有很大关系的“猪笼饭”。据说在东南亚,当地人常将猪笼草的笼子当快餐盒装饭出售给游客食用,不出国门,在上川岛也能感受这一有趣的食俗。
·烹调
猪笼装米上火慢煮
上川岛盛产猪笼草。据一些岛民介绍,走在山间常会看到成片的猪笼草,他们会随手掰下几个带回家。当然了,他们并不会用这种放一两天就萎掉的笼子做装饰,而是用它们来“做饭”吃。
这猪笼草怎么做饭?很简单,岛民把猪笼草略洗干净,然后把米放到“猪笼”里面,加点水进去,然后就盖上“盖子”,再用牙签把它穿起固定,然后一个个头朝上地放到蒸笼里,慢火煮熟,就成了上川岛有名的饭食“猪笼饭”。原本红红绿绿的猪笼草经过蒸煮变成了黄褐色,紧紧地裹着里面的米饭,远看就像一块刚煮好的番薯芋头。
·品味
去笼吃饭甘香微甜
吃猪笼饭时,要先撕开那层薄薄的笼子,这笼子是吃不得的,其实应该说“不好吃”,因为记者曾尝试过把笼子也吞下,煮熟后的猪笼草口感韧而粗糙,而且嚼久了会有苦味。
相比之下,猪笼饭里面的米饭反倒是吸收尽了猪笼草的精华,除了米饭的甘香以外,还略带一种甜味——猪笼草会分泌一种蜜汁,这大概就是米饭的甜味来源了。
来源:美食导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zz/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