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档案
姓名:卢英
年龄:岁
住址: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良村
感悟:要活久一点,体会多一点现在的好生活,感受新时代的甜蜜。
“欢迎光临,欢迎你们来探望我。”因为有荷塘镇稻草人社工提前预约,岁的卢英早早知道了记者一行人的到来。她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妈知道有人来探望她,可开心了。”卢英的儿媳偷偷告诉记者。
曾在澳门生活
分外渴望回乡
“我小时候就远离了家乡。”卢英回忆,她在潮连卢边村出生,年幼时就跟随家人到澳门生活。“过得不好,辛苦命。”说起当年的生活,卢英打趣道。虽然少小离家,但乡音不改,卢英能说多种语言,总带着一点江门话口音。“这里是根,肯定会回来的。”卢英说。
卢英于年在潮连出生,懂事没多久就随家人到澳门生活。她说在澳门时,总会遥望家乡的方向,想念着故乡的童年生活。大约到了20岁左右,母亲因病去世,这让卢英格外思念自己的故乡与亲人。“当时很多亲人在江门,总想着回来。”卢英说,回家、回到故乡几乎成了她当时日思夜想的愿望。尤其是当时澳门并未回归,“感觉自己就在异乡,没有归属感。”卢英说。
转折点是堂姐托人寄来的一封信。“当时邮政并不发达,信件基本都是靠别人顺道带过来。”当时卢英只是觉得来人有些傻傻的。“送信了也不走,反而和我聊天。”卢英笑着说。这封信过后不久,堂姐又找到卢英,直截了当地问她:“你要不要回江门?”这让卢英喜出望外,马上回答:“回!什么时候?现在吗?”
这时堂姐才告诉她,之前来的并不是什么送信人,而是她在荷塘的一位长辈,是来给她相亲的。“那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多自由恋爱,都是媒人介绍的。”卢英和表姐告诉她,男方家人很喜欢她,问她意思。如果愿意的话,男方会想办法让她回江门。
先回去见见,卢英内心里打定主意。在堂姐的带领下,卢英在荷塘见到了后来的丈夫,“没什么爱情故事,就觉得这个人不错,可以过一辈子。”卢英说,只是短暂的见面,25岁的卢英便决定“闪婚”,也就此回到了她魂牵梦萦的家乡。
感受时代变迁
珍惜当下生活
几年前,老伴永远地离开了卢英。老伴离开前,嘱咐卢英,现在迎来了新时代,要她好好活着、好好感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卢英当时含泪点头。
“过去生活并不好。”卢英打趣说,她自己就是一个劳碌命。初到荷塘,家境尚好,但境况越来越差。“后来饱饭都吃不上了,就在地里刨番薯、野菜充饥。”卢英感叹,当年有番薯吃,是“惊喜”。当家里有孩子后,注重教育的她与丈夫商量,变卖家里的物品供孩子上学。“我听丈夫说,为了供他们上学,家里的地砖、椅子都卖了。”在一旁的儿媳补充。卢英的儿媳说,原本家里的旧房子如今已是危房,如果过去看,坑坑洼洼的结构可以看出当年的辛酸。“我们可以在家里挖洞打弹珠,因为没有地砖了嘛。”卢英的女儿说,这是他们苦中作乐的童年回忆。
如今,卢英四代同堂,生活也起了不少变化。“苦过才知道现在生活的甜蜜。”卢英说,虽然她已经岁,但她热爱当今的生活。“喜欢走动,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ms/1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