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协助做手术的机器人
会导诊的机器人
会运输检验标本的机器人
……你见过吗?
上周,小编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据了解,现在,机器人正融入我市的医疗工作中。那么,这些机器人到底有什么本领呢?一起来涨姿势吧~
成为医生的好助手
机器人“沃森”的大脑内装有本肿瘤专著、种医学专业期刊和万页的论文。医生将病人的个人信息、治疗史、疾病类型、状态等诊断层面的信息全部录入后,“沃森”10多秒就能给出专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推荐方案、考虑方案和不推荐方案。
“沃森”前不医院上岗,协助专家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医院,机器人“天玑”可帮助骨科医生提前建立病人手术部位的三维立体图像,并精密计算规划好手术路径,沿切开的1厘米微创入口实现置钉,且误差小于1毫米。有了“天玑”的协助,医生能稳定地操作,保证手术质量,而传统的骨科手术是专科医生通过X光射线透视“看到骨头”进行定位的,这种定位缺少立体空间,仅凭借一双肉眼难免出现偏差,且手术操作困难,风险较高。
机器人在帮助医生做手术。
医院副院长陈述祥表示
医院来说是大势所趋,目前其充当着“医生助手”这一角色,有利于实现精准医疗,对医生、病人都有好处。以骨科机器人为例,其能协助医生实现手术部位的精准定位,提高手术质量,减少病人的创伤,让病人尽快恢复。
能帮护士送东西
除了会诊疗、会做手术的机器人,记者了解到,医院、医院等还引进了智能导诊机器人。
医院引进的三台智能导诊机器人,已开始在该院神经内科、普外科、检验科“实习”,充当护士的小助手。
这几台机器人一出现,
医院的“小明星”,
不少人都想跟它拍照呢~
在该院神经内科,
记者跟随智能导诊机器人“小润”了解了一番它的工作▼
“小润”接到的任务是把消过毒的干净衣物运送到病房。护士输入运送的地点编号后,打开“小润”身上的储物柜,放入衣物后,旋转按钮关闭柜门。“我要出发了。”“小润”用萌萌的语气打了个招呼,便开始按照系统设置的路线前进。
在感应到前方有人或者障碍物时,“小润”会及时停下。若实在“无路可走”了,它会发出萌萌的声音说:“我被挡住了”,或“我最近有点胖,请你让一让”。到达预设的病房后,住院病人朱爷爷开心地从“小润”的储物柜里取出了衣物。“小润”完成这次配送任务仅用了2分钟。
护士在让机器人帮忙送衣物。
“小润”仅上岗几天,就深受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喜爱。该院神经内科一区护士长唐欣慧告诉记者,神经内科一区住着很多处于恢复阶段的老年患者,“小润”的到来给他们增添了许多乐趣,甚至有的病人还主动要求“小润”去送东西。
“机器人能代替医务人员做很多繁琐、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如运送文件、标本、药品等,而且它还不怕累!”唐欣慧笑着说,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能有效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夜班等薄弱时间段,它的作用尤为明显,能提高工作效率。
该院信息科科长赵国强表示
目前“小润”还处于试用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导诊和配送衣物、文件等,他还能自己“坐电梯”到相应的楼层运送物品。其实,“小润”还有很多功能待开发,例如,很多病人希望与“小润”聊天,但“小润”现在只会说话,还不会“听”,交互功能还有待开发。若试用效果好,医院预计将继续分批引进智能机器人,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及提升病人的满意度。
医院积极探索智慧医疗
引入机器人,这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市医院都在积极探索智慧医疗。近年来,医院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据统计,江门市预约诊疗平台自年1月上线以来,医院与其对接,开通了预约诊疗服务,预约总量已达94.4万人次(其中年约15.2万人次;年约40.7万人次;年前8个月约38.5万人次)。
此外,医院还通过“零排队”自助挂号、报告查询、诊间结算等智慧医疗手段,努力实现医疗服务全流程移动智慧化,朝着人工智能医疗模式迈进。
中医院副院长、医院院长王绿化对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行业十分看好,他告诉记者,医疗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人工智能的辅助。人工智能应用在医疗行业,能提高诊疗效率,是医疗行业的一次革命。目前人工智能在疾病预防、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人工智能还不能代替医生,患者的具体诊疗方案仍需医生来确定。
在陈述祥眼里,医院有四个特点,分别是精细化、信息化、人文化、智能化。机器人的引进,是该院打造“医院”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该院已开通支付宝生活号,可提供自助预约挂号、报告查询、诊间结算等“零排队”服务,接下来,该院将进一步打造“医院”。
作者:李银换
??江门日报邑街坊(jmrbyjf),报料/合作移动app后台开发什么是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w/1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