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旧闻新看江门工业记忆甘化厂曾经的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18-3-2

提起甘化厂,许多老人家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他们脑海中,它代表的是江门工业发展最鼎盛、最辉煌的时代,空前绝后。江门甘化厂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是当时引进规模最大、我国首次通过与国外资本及技术合作建设成功的项目,甘化厂出产的莲花牌白砂糖是当时举国闻名的产品。年,周恩来总理到江门视察,提议将北街糖厂与江门纸浆厂合并,更名为江门甘蔗化工厂,并为其牌坊题名。

「昔日」我们厂的糖全国质量最好!

牌坊对面是甘化村,其中不少楼房是当年甘化厂的职工宿舍,许多退休的老甘化人已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趁着夕阳西下,他们在社区的树下闲聊。关伯被几个人称为当年甘化厂的主任,他聊起了当年甘化厂的产品:当年厂里除了制糖外,还造纸,一开始这里不叫甘化厂,叫北街糖厂和江门纸浆厂,纸浆厂的纸是利用榨糖剩下的甘蔗渣加上茅草等做成的。年7月7日,周总理到厂里视察,将两个厂合并为一个,并题名江门甘蔗化工厂.当时我们厂是亚洲最大的糖厂,很多大人物都到过这里。当时珠三角共有十个糖厂,数这里最大,各地种植的甘蔗都运到这里来,首先供应甘化厂,厂里每日的甘蔗压榨量达到吨,一般的甘蔗含糖分12%,我们厂的糖分回收率达到10%,已经很厉害了。关伯介绍到一半时,徐伯又迫不及待地接话:我们生产的糖是全国最好的,精度高,质量好,以前佛山生产的健力宝饮料指定用我们的糖,用其他厂的糖,饮料质量过不了关。据徐伯所述,后期甘化厂停止榨糖、制糖后,炼糖还一直持续开展多年,许多地区生产的糖不过关还得拿到甘化厂重炼。

关伯和徐伯言必称我们厂,神情飞扬,还比划着手指侃侃谈当年的威水史,话语间仍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自退休之后,他们俩已再没有进去厂里,现在都拆得认不出了,什么都拆光了,只有制糖那里还剩下一些设备,外面还有几部吊机和两支烟囱。轻描淡写中,不难察觉出他们的遗憾。

「今日」拾荒者游走于废墟中拾拣废铁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改造中的甘化厂,进入厂区,眼前所见的路均堆满了乱石,破落的厂房被高草包围,窗户上的玻璃不知从何年何月已脱落,厂房内只剩下乱石垃圾和一滩滩的积水,写着从严治厂,强化企业管理红色字样的牌子只剩一根钉子钉着,悬挂在门上。办公室里还保留着木质桌椅的摆设,只是外墙早已消失。个别厂房中还隐约看得出当年装糖的巨型漏斗模样。整个厂区,保留得最完好的只有制糖厂一间,红砖墙,褐色窗,屋顶、墙隙间长出绿油油的杂树,与凋敝的厂房形成巨大的色彩对比。

据保安介绍,制糖厂内还保留有当时的设备,因担心有人进入其中偷设备,有关部门早已在里里外外铺设的24小时监控器。几千人日夜不停生产的场景早已成了历史,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偶见拾荒者游走于废墟中拾拣废铁。

在新宁铁路火车站旧址大楼内,记者碰到正在和守楼保安闲聊的吴伯。年退休的吴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进入甘化厂管理机器设备,他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这座大厂里度过。

当时厂里逢年过节都不停产,24小时三班倒,那时每月工资是40至50元,算很高了,当时8块钱足够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吴伯笑说,当时在饭堂早餐吃一大碗炒面,也才四分钱而已。当时有戏院、电影院、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学校,该有的配套这里都有。那时成为甘化厂的职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以前人人都想进甘化厂,要思想、政治面貌比较好,经过训练或从学校接受教育出来,懂技术的,才能进来,要求非常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作者:潘伟珊。

我们怀念过去正因为我们爱这片土地,所以我们愿意让这些记忆成为更多人的回忆,江门礼物,不仅是物品的载体,更是文化的结晶!

江门礼物设计大赛组委会联络方式:

江门市旅游局办公室:廖文英,-。

江门市创意产业协会、江门市工业设计协会:李运豪,杨艳霞,-。

组委会办公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治白癜风西安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w/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