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江门市 >> 江门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江门市沿海经济带现状及重点发展方向

来源:江门市 时间:2017-9-25

江门市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

江门是广东省海洋大市,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8公里,约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公里,约占全省的1/7;共有海岛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海岸滩涂、渔业、深水港口、滨海旅游景观等岸带资源十分丰富,对维护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和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沿海经济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为贯彻广东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部署,江门积极谋划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年12月31日《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面积达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省级新区,并被赋予“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珠三角实现大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珠三角辐射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型节点、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传承华侨文化的生态宜居湾区”五大定位。年3月,《国务院关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广东与澳门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标志着大广海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平台。

在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建设中,江门积极推动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发展载体。新会区银湖湾、台山市广海湾临港产业区的建设用海规划先后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实施,规划围填海总面积约3.3万亩。其中,银湖湾年开始围海造田以来,已形成可连片开发的土地近47平方公里;广海湾用海区通过实施香港惰性拆建物料处置工程,已堆填陆域面积约1.1万亩,完成整个处置工程后,将形成面积超过3.5万亩且权属政府的连片土地,是广东不可多得的引进重大项目、建设海洋产业园区的理想区域。

(二)交通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江门高度重视沿海地区大型通道、港口码头和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沿海高速、新台高速、江门大道以及在建的中开高速等构成了方便快捷的沿海地区高快速路网,已建成的广珠铁路和在建的深茂铁路也经过大广海湾经济区。同时,崖门国家一级渔港已建成,台山市烽火角避风塘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当前,江门正抢抓机遇,加紧对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加快构建“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一枢纽”指打造集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城市轨道“五位一体”的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枢纽型城市。“两中心”,即把位于新会区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打造成为珠西客运中心,将在今年动工建设,力争明年基本建成,成为珠三角向粤西甚至大西南沟通、承东启西的枢纽;把位于鹤山市的江门北站打造成为珠西物流中心。“三通道”,包括积极谋划银洲湖高速、香台高速,主动对接港珠澳大桥,形成港澳地区连通大广海湾、粤西的“南通道”;推进中开、开春高速建设,对接深中通道,形成深(中)江(阳)“中通道”;通过广中江高速建设和佛开、开阳高速扩建,形成连通广佛都市圈的“北通道”。

(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江门牢牢抓住省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契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批临海产业基地及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是大力发展临海先进制造业。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是广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银洲湖纸业基地总产能五年增长近2倍,还拥有亚洲最大的半挂车专用零部件制造商——富华重工,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新会中集。二是加快发展滨海能源产业。台山核电是全球第三座采用欧洲EPP核电技术的三代核电站,装机容量万千瓦;国华台电一、二期共7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万千瓦。三是打造滨海旅游业。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亿元,连续五年增长超过20%。海岛、碉楼、温泉三大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引进赤坎古镇项目、地中海俱乐部等重大旅游项目。四是优化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亿元,南沙渔船是全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南沙捕捞船队,镇海湾已形成超过30万亩沿海养殖区。

(四)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江门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一是整治退化严重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二是对沿江和海湾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重点结合潭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控制、削减污染物排海总量。三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立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信息共享平台。

江门沿海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方面,相对珠三角其他沿海城市,江门市海洋经济总量还不大,整体实力不强,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任务艰巨。另一方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形势严峻。此外,缺少支撑全市发展的港口、开发利用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都制约着江门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江门市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方向

今年国家正式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为江门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重大历史机遇。江门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空间优势及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沿海经济带发展,重点打造“4+1”重大区域合作平台,谋划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城,构建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创建国际滨海旅游休闲节点。

(一)打造“4+1”重大区域合作平台

依托四个万亩园区和江门“人才岛”,促进区域战略资源调配,深化区域产业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和珠三角优化发展战略。

1.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总面积近1万亩,以环保产业为切入点,整合崖门环保电镀基地以及已规划的崖门粤澳合作产业园,建设成为跨境配套产业基地、引资引智创新基地、江澳金融合作高地。同时,探索跨境“飞地”合作模式与税利共享政策,对进驻企业所应缴纳的地方税收,由粤澳双方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实现共赢。

2.深圳-江门工业园。江门与深圳市宝安区就推进共建产业园区达成了共识,计划依托中欧产业合作区的大泽、司前园区建设深圳-江门工业园,规划面积约1万亩,邻近佛开、新台、江罗等高速出口以及国家一类口岸新会货运港。园区由深圳宝安投资,江门出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争取实现“一年启动、三年成型、五年突破”的建设目标。重点引进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大健康、大数据等产业,建设创新孵化器,学习宝安梧桐岛项目“工改工”模式,发展或整合提升一批双创基地、众创空间。

3.珠西化工集聚区。计划选址在新会区古井镇,规划总面积近1万亩,已开发亩。目前已进驻30多家企业,预计可容纳化工企业家。计划通过PPP模式引入开发主体,实现“企业整合入园、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危险化学品统一配送和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运营。今年6月,珠西化工产业集聚地获省批准纳入省产业园管理。

4.台山工业新城+广海湾。规划总面积约2万亩。其中,台山工业新城拥有富华重工、海亮铜业、特一药业、迪生力汽配、金桥铝材等众多龙头企业,园区用于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规划面积约1万亩,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广海湾填海区已堆填陆域面积约1.1万亩,且每年新增0多亩的填海区。

5.江门“人才岛”。位于蓬江区的潮连岛,是西江下游的河岛,面积12.68平方公里。岛上生态环境优良,保留多座明清时期的宗祠及老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计划围绕“文化、教育、科技、人才”四位一体,积极谋划珠西智库建设,对接台湾职业技术人才培训模式,引进广外教育集团、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树立“悦读潮连”特色文化品牌。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潮连岛规划建设为珠西乃至珠三角享有盛誉的环境优美、宜居宜创、富有文化气息及教育内涵的人才岛,为江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二)谋划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城

江门与省内其他沿海城市相比,在沿海新城的规划建设方面还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门的加快发展。为此,江门积极谋划银湖湾滨海新城,使江门从滨江城市走向滨海城市,进一步拓展江门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形成新的增长极。

银湖湾滨海新城初步规划范围包括环银洲湖、黄茅海和虎跳门海岸的崖门镇、古井镇、沙堆镇部分区域,面积约平方公里。通过吸引港澳及国际资源集聚,把银湖湾滨海新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广东江海联动和集中集约用海示范区、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和循环经济基地、海洋体制机制创新和供给侧改革高地。根据功能不同,银湖湾滨海新城分为银洲湖片区和银湖湾片区。

1.银洲湖片区。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在崖门镇布局电力、循环型环保产业,在沙堆镇和古井镇布局临港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等产业。以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广东省中小型船舶及产业配套基地等平台以及新会电厂、新财富环保电镀基地、威立雅环保拆船、海星游艇、富华铸锻等项目为主要抓手,建设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和循环经济基地,以及粤澳产业合作的重大平台。

2.银湖湾片区。该片区以居住和生产服务功能为主,与银洲湖产业片区形成产城融合的格局。发挥作为江门联系港澳的桥头堡、珠江西岸以红树林湿地为特征的生态核心等优势,引入港澳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建设国际化高端社区,积极发展教育培训和健康服务产业,成为延伸港澳现代服务业优势的后方服务平台以及与港澳配套的商务休闲旅游基地。

(三)构建两大核心产业基地

1.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今年6月马兴瑞省长在江门调研时,表示将全力支持中车广东公司加快发展,支持江门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接下来,江门将按照建设国家级城际动车组修造核心基地、城际动车组为主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全链条产业集群、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国家城际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创建基地、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核心技术国产化基地的目标,通过实施“中车广东基地建设计划、主机企业产能提升计划、配套产业完善计划、科研培育和校企合作计划、园区拓展和企业协调发展计划”,使江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形成资源要素集聚效应和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国际先进,世界一流”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2.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江门被省委、省政府赋予了“珠西战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主战场和增长极的定位,将重点培育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等五大产业集群,促进金属制品、电子电器、纺织服装与制鞋、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纸业与包装印刷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及供应链、工业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重点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创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滨海旅游休闲节点

结合全省唯一的“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充分挖掘自身丰富的侨乡文化、传统文化、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国际性滨海旅游休闲的重要目的地。着力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打造高品位、高质量的海洋特色旅游项目,形成形式多样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包括将川岛打造成为海洋综合旅游区,支持广海湾—川山群岛及周边海域发展高端滨海休闲娱乐项目,适时开展游轮度假项目。基于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华侨文化展示基地。依托恩平温泉和地热资源,发展温泉休闲旅游,并打造森林小镇,推进森林生态旅游。

(作者为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

赞赏

长按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gmenzx.com/jmsxw/584.html